陈长青|陈长青:大漆手艺人到守艺人( 二 )


1930年 , 陈兴烺创造出脱胎漆器装饰新技法——印锦工艺 , 并在1956年的德国莱比锡博览会上获奖 。 如今陈长青又从祖父、父亲那里接过棒来 。
陈长青|陈长青:大漆手艺人到守艺人
本文图片

陈长青 作
#02
从情结到情怀
“兴趣是一个充满魔力的东西 , 它的魅力可能让人一辈子都难以忘怀 。 ”在陈长青的眼中 , 印锦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漆艺的髹饰技法 , 更是一种顿悟 , 一种传承 , 一件氤氲的往事 , 一个时光的故事 , 一段 悠远的岁月 。
正是在父辈的耳濡目染下 , 陈长青从小痴迷起印锦技艺 。 1985年 , 刚满23岁的他跟随父亲在福州第一脱胎漆器厂工作 。
在那里 , 年轻的陈长青从不少老师傅手中又习得更多的手艺 , 也对印锦技艺有了更深的理解 。 “比如用印锦技艺做一条龙 , 我的模板就只有这么大 , 那么一条龙就需要很多个模板 , 那非常考究师傅的雕刻和调制漆料的手艺 。 因为每个部位 , 比如头部、爪子、身体、鳞片 , 你都要恰到好处 , 否则你做出来就可能不均匀 , 就不能成为一个整体 。 ”
陈长青|陈长青:大漆手艺人到守艺人
本文图片

陈长青 作
在陈长青手中诞生的作品不知有多少 , 他自己几乎已经不记得第一件作品的具体模样 , 但是创作出的第一件作品的喜悦之情至今难以忘怀 。
“你会觉得它是那么美 , 甚至可以用时间的艺术来形容 。 那个时候心情真的非常激动 。 ”
在漆器厂的岁月 , 陈长青见证了福州漆器的繁荣与衰败 。 随着时代的变迁 , 大漆逐渐淡出普通群众的视野 , 福州第一脱胎漆厂也遭遇了停产 。
随着父亲的年纪逐渐增大 , 印锦制作全部交由陈长青独立完成 。 经过时间不断地打磨 , 陈长青的技艺也得到越来越多的人认可 , 他的作品极具特色 , 充满了张力的美 , 远销国内外 。
陈长青|陈长青:大漆手艺人到守艺人
本文图片

陈长青 作
《万代绵长》采用的就是独特的印锦髹饰技艺 , 之后在外表贴上金箔装饰而成 。 立盘之中 , 葡萄蔓藤缠绕 , 果实累累 。 葡萄架中藏着一只调皮的松鼠 , 翘着蓬松的尾巴 , 正聚精会神地盯着葡萄 , 垂涎三尺 。 整个作品富丽典雅 , 又生动有趣 。 而葡萄、松鼠 , 多子多福 , 寓意生生不息 。
“像这种摆件还是非常受到不少人的喜欢 , 我现在不仅做一些屏风、立盘 , 也会做一些茶盘、茶杯 , 这样让更多的人更好地接受漆艺 , 接受印锦技艺 。 ”陈长青介绍说 。
陈长青|陈长青:大漆手艺人到守艺人
本文图片

印锦制作工艺繁复 , 制作周期短则两三月 , 长则七八月乃至数年 。 几近花甲之年的陈长青 , 每日还仍会抽上大半天的时间 , 在工作室里打磨作品 , 制作磨具、调制漆料、印纹修样、拼贴修边……而每一个步骤他依然如初次制作一般小心呵护 。
“传承和创新是必然一体的 。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审美与需求 , 传承只有在创新中才能得以延续 。 现在从事印锦的人越来越来少 , 年轻人耐不住性子 , 就像我自己的子女也没有继承家里的这门手艺 。 我非常愿意教授 , 希望这门手艺有更好的传承 。 ”作品能映射出的不只是技艺、功力 , 更多的是心境与意境 。 如今的陈长青想通过自己的这双手 , 让更多年轻人爱上印锦工艺 , 让这门古老的手艺 , 走得更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