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平@沂蒙手艺人⑦|齐石明:一把刻刀承续千年雕刻技艺( 二 )
文章插图
在齐石明的工作室,大众网·海报新闻采访人员被一方砚台吸引,方正的石头上,一角处有一个鹰头,鹰喙逼真、眼睛传神……齐石明解释说:“原来,鹰头位置有些高,因为石料含朱砂去掉浪费,加上石头形状似鹰,就有了如此创意。这代表鹰的两个翅膀,整个身形像剑一样刺出去。最关键的是眼睛和嘴,这俩地方弄好,鹰的威严、雄姿也展现出来了……”齐石明边比划边说,除了形态美,此砚台在层次上也别出心裁,石料有三种颜色,齐石明借势将其分三个层次——天、地、人。
巧借石料本身的特点,合理用好颜色、纹饰、形态,用最少的雕刻呈现最好的效果,是齐石明一贯主张的理念。很多看起来并不起眼的石头,经他的妙手,便活了。时常,他也会换换口味,玩木雕、泥塑,“常换常新,不容易腻。”齐石明笑称。
文章插图
灵感、想法、主张不是凭空而来,除了天赋,离不开齐石明自身的努力和经验积累。“看书是必不可少的,唐诗宋词、哲学类、历史类、人体构造类、绘画类、音乐类……什么书都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含蓄朦胧、音乐的动感、绘画的美感……都融进他的血液里。同时,他凭借精湛的技术将历史、文学、雕刻、绘画、篆刻以及对生活的感悟浓缩于一方奇石。
文章插图
齐石明为人谦和内敛,但他的作品并不低调。这些年大大小小的奖收获无数,2011年,还斩获了中国工艺美术界的最高奖——百花奖。面对荣誉,他淡定谦逊:“荣誉是身外之物,唯有好作品才有说服力。”
“徒弟们都能超过我才好” 精神与技艺都要传承下去
齐石明告诉采访人员,曾有人问他:现在石刻并不景气,你为什么还充满信心?齐石明回答:“可能是我的创意心吧,感觉有使不完的劲,充满激情。”他将这种劲头连同石刻技艺传承下去。
文章插图
在采访过程中,齐石明的徒弟王起堂打电话来,想让师父帮忙做茶台。齐石明告诉大众网·海报新闻采访人员,王起堂现在做的木茶台销往全国各地。徒弟王起堂有商业头脑,师父齐石明有设计功底,师徒二人合作,效益还不错。“去年疫情,可能很多人没生意做,但我们一直没闲着。”齐石明说。
之前,齐石明还带过一个叫王士平的徒弟,那时候还在读高中的王士平结缘齐石明,执意跟随学习石刻,齐石明见他有天赋又肯学就收他为徒。后来王士平考取了清华美院,留校当老师,教学同时,进行出口装潢方面的创作。有机会他们还会聚在一起,聊艺术、谈人生。
文章插图
像王起堂、王士平这样有想法的徒弟,齐石明还有很多,但这些年来,他坚持不搞拜师仪式,只是把雕刻的精髓倾囊相授。“很多徒弟做得不错,他们都能超过我才好,这样雕刻技艺就能一代代传承下去,生生不息。”齐石明很是欣慰。
“各行各业都有它的道,我的道就是把东西做好。”齐石明是个惜物之人,认为好的东西没人舍得损坏,如此,这些东西就能一直流传下去。并且,在机械化生产的今天,齐石明坚持手工制作,粗糙满是老茧的手是最有力的凭证。他笃信,手工做出来的东西才有生命力。这种生命力不是东西有生命,而是其中包含了制作人的想法、心血、情感、心境。
- 非遗文化&沂蒙手艺人⑩|石运梅:以剪代笔,用布贴画
- 剪纸|民勤巧手艺人剪出“苏武牧羊”
- |一块普通的翡翠明料,玉雕师另辟蹊径,为手艺人点赞!
- 新闻记者&沂蒙手艺人⑨|冯建:毫厘成画,蛋壳生花
- 清明上河图!记沂蒙籍画家郑现峰的《西安抗疫图》
- 手艺人|武强年画:那些被收藏的木版 永远不会再沾上颜料了
- 巧手#沂蒙手艺人⑧张洪霞:一根红线牵三代 巧手编出中国结
- 手艺人#甘肃手艺人蛋壳上雕敦煌风情
- 张保荣#凡人微光 精雕细琢的牙科“手艺人”
- 蛋壳|甘肃手艺人蛋壳上雕敦煌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