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百年考古记|一座神秘的东周之城:石家及遇村遗址发掘记( 三 )


考古学|百年考古记|一座神秘的东周之城:石家及遇村遗址发掘记
本文图片

遇村遗址城墙解剖
考古学|百年考古记|一座神秘的东周之城:石家及遇村遗址发掘记
本文图片

遇村遗址F2
经我们后期梳理 , 遇村遗址与石家墓地空间分布上相近;年代分期上 , 遗址主体年代与石家墓地盛行年代基本一致;文化内涵上 , 遇村遗址发现的城垣和大型夯土建筑基址 , 表明该遗址是一处高等级城址 , 与石家墓地发现诸多高等级贵族墓葬相匹配 , 二者“居”与“葬”关系最终得以确立 。
精彩华章——聚落篇
基于2019年考古工作取得的重要收获 , 考古队开始转变工作思路 , 通过聚落角度来审视、思考石家及遇村遗址 。 首要的 , 聚落主要构成元素——壕沟、高等级建筑基址区、一般居住区 , 就成为了考古队工作的重心 。
发现的壕沟位于城垣外侧 , 围绕城址周围 。 我们将北墙以外壕沟进行了局部解剖 , 发现其形制为口大底小倒梯形 。 高等级建筑基址区位于城址东北部 , 勘探发现有9座 , 已发掘4座 , 最大单体面积已超过200平方米 。 形制均为夯土高台建筑 , 其周围是料僵石铺砌的散水设施 , 建筑基址之间发现有以廊道相连的现象 , 这显示出其建筑群并非一组 。 一般居住区位于城址西北部 , 遗迹主体为房址 。 分为半地穴与平面立柱两类 , 之间多存在打破关系 , 显示出年代上有早晚之分 。 居住区部分房址发现有灶坑 , 周围有蓄水池、储藏坑、窖穴等遗迹 , 与同时期房址存在一定对应关系 。 遗迹中包含的遗物有陶器、骨器、石器等 。 在发掘高等级建筑区与一般居住区之间时 , 考古队发现 , 遗迹包含有大量灰坑、灰沟、窑址等 , 其中包含物多为生产工具 , 诸如骨锥、骨钻、骨针、纺轮等一类器物 。 我们初步认为与手工业一类遗存相关 。 对于城址外墓地分布情况 , 我们认为城址外西侧偏南 , 属东周时期南北向高等级贵族墓地 。 其西侧偏北及北部 , 又为东周时期南北向低等级贵族墓地和平民墓地 。
考古学|百年考古记|一座神秘的东周之城:石家及遇村遗址发掘记
本文图片

第二期晚段聚落形态
通过近两年的考古发掘 , 可以明显看出石家及遇村遗址为一处两周时期大型聚落 。 它的出现首次建立起了陇东地区西周至春秋时期考古学文化年代序列 。 其聚落形态大致可分为三期 。 第一期为西周早中期 , 遗存主要为东西向墓葬 。 第二期早段为西周晚期至两周之际 , 居住区半地穴房址、南北向墓葬出现 。 第二期晚期为春秋早期 , 大型城垣、壕沟、高等级建筑发现 , 南北向高等级墓葬营建于城外西侧 。 第三期为春秋中期及以后 , 大型建筑基址废弃 , 南北向高等级贵族墓葬继续存在 , 南北向平民墓葬出现 。 其次 , 在考古学文化内涵上 , 考古队认为第一期聚落遗存中 , 部分东西向墓葬流行圆形腰坑;出土铜器个别有族徽 , 可能与殷遗民相关 。 第二期聚落遗存 , 以周文化为主体 , 这一阶段北方草原文化出现 。 第三期聚落遗存 , 仍以周文化为主体 , 秦文化因素得以大量出现 , 但北方草原文化仍占有一定比例 。
石家及遇村遗址的发掘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 第一 , 从关键区域来看 , 陇东地区是周文化起源的重要区域 , 也是西周晚期以来 , 周与西北地区戎人、秦人彼此接触的前沿地区 。 石家及遇村遗址考古新发现多层次聚落结构 , 揭示了这一关键区域 。 周秦戎实力此消彼长的复杂关系 , 是研究这一时期族群交流 , 融合发展过程的重要发现 。 也是探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重要课题 。 第二 , 从关键节点来看 , 石家及遇村遗址发掘 , 首次建立起了陇东地区西周至春秋时期考古学文化序列 , 尤其是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这一关键节点上 , 对于认知周文化在西土统治格局的演进 , 即西周的灭亡与平王东迁后的西土政治格局具有重要学术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