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书法美育具有“大众亲近感”,主创解密《妙墨中国心》

“你有多久没有好好写字了?”“你还会用毛笔写字吗?”
全国首档书法美育交互式电视文艺节目《妙墨中国心》在浙江卫视开播后 , 以多元的手法 , 逐步带领观众走近书法、了解书法 , 掀起了赏书法、写书法的互动热潮 。 在节目临近尾声时 , 总制片人张晓晖和总导演周路莎接受媒体采访 , 分享如何把书法节目做出“大众亲近感” 。
|让书法美育具有“大众亲近感”,主创解密《妙墨中国心》
本文图片

文化节目不好做 , 专注书法的文化节目 , 更曾被认为可能“曲高和寡” 。 对此 , 《妙墨中国心》总制片人张晓晖承认 , 无论是业内同行 , 还是专业老师 , 很多人最初不太看好《妙墨中国心》的播出效果 , 主创团队在策划阶段也被泼了不少冷水 , “大家完全不知道这样的一档节目出来会是什么样的形态” 。 但在节目首播之后 , “反响真的超乎我们的想象 , 真的让我们挺欣慰的 。 ”
事实上 , 让《妙墨中国心》成功出圈的关键 , 在于其跳出同类节目的套路 , 将“书法美育”作为重点 , 鼓励、引导观众了解如何欣赏书法 。 比如在“行书篇”中 , 节目赏析《兰亭序》中21个“之”字的不同写法 , 还让现场观众一起动笔 , 把大家写的“之”字都投到大屏上 , 由老师逐一点评讲解 。
|让书法美育具有“大众亲近感”,主创解密《妙墨中国心》
本文图片

“这样一个互动的设计 , 也让电视机前的观众有代入感 。 我们通过21个‘之’字 , 做一次很基础的入门讲解 , 告诉大家书法的美不在于一模一样 , 而是千姿百态 。 ”张晓晖说 , 与其单纯讲述书法演变、书写技巧等较为垂直的话题 , “书法美育”更能拉进和观众之间的距离 , “我们希望让大家觉得节目的门槛不是很高 , 可以接受 , 听着也有兴趣 , 那么下次我们继续聊 , 就可以再带入硬核的知识点” 。
为了将书法与普通观众的生活结合在一起 , 《妙墨中国心》还在西子湖畔搭建了第二现场“妙墨赏习屋” , 让观众们实地亲近书法艺术、感受打卡和赏析的乐趣 。 总导演周路莎笑说 , 目前“妙墨赏习屋”赢得了很多市民、游客的喜爱 , 效果不错 , “我们也想听到更多不一样的声音 , 想了解大家对书法文化的看法” 。
至于如何将节目做到可亲可近而不是曲高和寡 , 周路莎坦言 , 节目组前期做了很多调研 , 希望找到大众对书法的“痛点” , “我们发现 , 大家现在经常‘提笔忘字’ , 比如‘打喷嚏’的‘嚏’字甚至几乎没人能写出来 。 我想这个切入口对大众来说是非常亲切的” 。
具体到形式和表达上 , 主创团队也做了不少努力 , 从“行书篇”王羲之的故事 , 到“篆书篇”李阳冰的故事 , 主创希望让观众有既熟悉又新鲜的感觉 。 “我们选取的并不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 , 有的比较了解 , 有的可能半生半熟 。 那么大家看完以后的获得感会很强 。 ”
在书写的内容方面 , 主创也选择了更多与大众关系密切的元素 , 比如家书 , 比如百家姓 , “这些都是我们从小到大非常了解的 , 真正提笔写的时候 , 那份感情是不一样的 。 我们节目里老师们说 , 情到之处皆为书法 , 我们也希望能够把这样的‘以笔书心’的理念通过内容创作带给大众” 。
在“书法的活化”问题上 , 《妙墨中国心》也有了不少的创新 , 摇滚、舞蹈、影视戏剧都被运用到了节目中 。 周路莎说 , 团队很侧重用电视的语言来讲述书法内容 , 把大众比较自然地带入鉴赏逻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