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大众设计、大师护航,50个创意方案点亮川西林盘

乡村@大众设计、大师护航,50个创意方案点亮川西林盘
文章插图

近日,第二届成都市特色镇建设和川西林盘保护修复规划设计方案全球征集活动(公众组)应征方案评审会在成都召开。评审会以促进建设形态优美、特色鲜明、魅力独具的川西林盘蓝图样本为目标,按照传承地域文化、提升产业结构、优化农村人居环境等设计标准,对来自全球158个自然人/法人及联合体递交的50份公众组应征方案进行评审,优中精选,力图选出具有引领时代的创意设计和独具匠心的美学表达,为助推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贡献力量。
评审涉及谢家大院林盘、东麓花溪林盘、丑美林盘共三个川西林盘,每个林盘将评选产生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及“美林奖”若干名。
评审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孙安军、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刘健、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余建忠、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静、成都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教授汪晓岗、连方(北京)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Vassilia Pirierros Ep. Zou(范西莲)等9位专家组成的“豪华阵容”,在热烈的探讨和碰撞中,寻找公众组的“千里马”,发现成都乡村振兴的“新观点”、“好路子”。
乡村@大众设计、大师护航,50个创意方案点亮川西林盘
文章插图

01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乡村振兴的“林盘之道”
川西林盘是天府文化、成都平原农耕文明和川西民居建筑风格的重要载体,是展示天府文化的地理标识和休闲度假旅游的靓丽名片,更是推动公园城市乡村表达的重要抓手。在四川以片区为单元编制乡村国土空间规划、成都市实施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工程、大地景观再造工程的背景下,林盘作为散落在“川西坝子”上的明珠,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为生活在成都、一直对此深有研究的汪晓岗认为,在物理空间上,川西林盘不仅有着完整的生产、生态、生活的系统,在精神上,也成为四川地区世世代代传承的一种文化,记录着一个地域过去的历史,也承载着当下人的感受,更关联着未来。
乡村@大众设计、大师护航,50个创意方案点亮川西林盘
文章插图

在中国城乡规划发展领域一直深有研究和丰富经验的孙安军对成都乡村发展有着独到的观察,他说:“成都是很早进行城乡融合的城市,乡村成为城市人精神上的补充。现在成都的乡村需要更全面、多元的发展方式,不论是产业的更新、生产水平的提高,亦或是农民的致富,都需要更为深入的探索。”孙安军强调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对成都乡村振兴的必要性的同时,也关注林盘设计中的重点问题,“除了考虑一产,怎么推动二三产的发展,市场、资本如何介入乡村,如何保证原住民的权益、收入,是需要重点探索的。”
02精选点位,本底优良——设计方案更易落地
本次全球征集,不论是从传承“农耕、民俗、休闲”本土文化来看,还是从延续川西民居建筑风貌特色而言,亦或是从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以及一定积累的产业经济基础来说,三个林盘发展更新的潜力十足。
谢家大院林盘有竹林、桃林、水塘等自然资源。东麓花溪林盘有清朝光绪年间的天宫寺、高庙子等,群山环绕、沟壑相连,形成独具特色的“三溪”交汇景观。丑美林盘周边现存西汉和宋代冶铁遗址,拥有千亩鱼塘和万亩橘园的农业生态本底,更有活跃的原生性乡建艺人队伍。
令余建忠印象深刻的是东麓花溪林盘,他很喜欢这个林盘因水系而生成的状态:“两个聚落之间,一条溪流从中流过。围绕着水,这里形成不同的空间,村落元素形态非常丰富,有着令人向往的乡村生活。尺度也非常合适,业态和环境以此而生,造就了非常具有生命力的村落。” 他非常看重川西林盘具有自我更新生长的能力,认为全国未来乡村发展的方向也可以从中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