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将发行中国首套“新闻数字藏品”NFT!你定好闹钟了么?

|新华社将发行中国首套“新闻数字藏品”NFT!你定好闹钟了么?
本文图片

12月22日消息 , 新华社发文宣布将于12月24日20:00通过区块链NFT技术 , 发行限量藏品 。 据介绍 , 该系列收藏品将精选的2021年新闻摄影报道并进行铸造 , 是中国首套“新闻数字藏品” 。 首批“新闻数字藏品”预发行11张 , 每张限量10000份 。 还将推出仅发行1份的特别版本 。 所有藏品均免费上线 。 据介绍 , 这套“新闻数字藏品”记录了2021年很多珍贵的历史时刻 , 是特别的年终总结 , 更是写入元宇宙世界中的数字记忆 。 据悉 , 该NTF由腾讯云至信链提供区块链底层技术支持 。
区块链、元宇宙、物联网、NFT、DAO、数字藏品……这些词在今年可以说是频频带来热议 , 火爆出圈 。
数字藏品 , 简单理解其实就是中国式NFT(非同质化代币) 。 NFT是一种被称为区块链数字账本上的数据单位 , 每个代币可以代表一个独特的数字资料 , 作为虚拟商品所有权的电子凭证或证书 。
|新华社将发行中国首套“新闻数字藏品”NFT!你定好闹钟了么?
本文图片

NFT 可以视作锚定在区块链上发行的数字资产或现实世界中的实体资产 , 这个资产可以是游戏道具、数字艺术品等 , 而这种资产具备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 。
新华社发行的首批“新闻数字藏品”就属于数字资产 , 通过区块链技术 , 将新闻摄影报道在区块链上铸造 , 生成NFT , 任何人都有机会拥有 , 没有收藏门槛 。
这时候有人会想 , 我要一个数字藏品有什么用?只能看不能摸 , 难道只能一辈子藏在手机么?
昨天中午 , 河北博物院馆藏国宝“长信宫灯”化身为数字藏品 , 在支付宝蚂蚁链上线 , 限量1万件被“秒杀” 。 12月16日河南博物院推出该院首个数字藏品“妇好鸮尊” , 限量发行1万件 , 同样被抢购一空 。
|新华社将发行中国首套“新闻数字藏品”NFT!你定好闹钟了么?
本文图片

博物馆推出的以文物为原型的数字藏品和新华社推出的都是数字资产 , 这种数字藏品对于大多数人来说 , 购买后只有形象、唯一编号和姓名 , 缺少持续的“社交价值” , 就像一些之前抢到湖北省博物馆数字藏品“越王勾践剑”的爱好者来说 , :“千辛万苦抢到后只能发一次朋友圈 。 ”
|新华社将发行中国首套“新闻数字藏品”NFT!你定好闹钟了么?
本文图片

相对于海外被炒出添加的艺术品NFT来说 , 国内的数字藏品从发售之时就有意识地避免价格炒作 。 这些数字藏品发布时都有附加规定 , 如半年内不能流通、只允许转赠而不能交易等 。
但是对于一些消费者来说 , 还是希望能够适度开发数字藏品的市场价值:“任何一种收藏品之所以火爆 , 都有市场因素起作用 。 从邮票到球员卡 , 关注的人多了 , 就会带动人们了解背后的故事 。 这样的方式对传播传统文化有一定益处 。 ”
那么数字藏品怎样才能带来更好的市场价值呢?
河南博物院党委委员、工会主席史自强介绍了“网红产品”考古盲盒背后的数据:2019年河南博物院文创产品销售额不过100余万元;2020年尽管受疫情影响 , 文创产品销售额却达到800余万元;今年已突破4000万元 。 其中2020年底走红的“考古盲盒”功不可没:仅2021年 , 考古盲盒就带来3000万元的销售额 。
史自强表示 , 考古盲盒走红后 , 他们特意跟厂家商议 , 决定“不盲目扩大产量以保证品质” 。 除了品质上乘之外 , 许多消费者认为“考古盲盒”最大的价值在于让普通人体验考古的乐趣 , 在“玩”中学到考古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