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品|唐法书第一:奇矣!文征明认定苏黄米蔡皆未见之帖

《书法课程》
见诸笔墨 | 达于心灵
不可一日无此君
文化核心 | 中国书法 | 最高艺术
神品 | 唐法书第一:奇矣!文征明认定苏黄米蔡皆未见之帖
文徵明88岁小楷《跋唐人双钩万岁通天帖》 , 嘉靖丁巳七月既望 , 长洲文徵明题时八十有八 。 辽宁省博物馆藏 。
【释文】
右唐人双钩晋王右军而下十帖 , 岳倦翁谓即武后通天时所摹留内府者 。
通天抵今八百四十年 , 而纸墨完好如此 。 唐人双钩世不多见 。 况此又其精妙者 , 岂易得哉!在今世当为唐法书第一也 。
此帖承传之详 , 已具倦翁跋中 。 但宋诸家评品略无论及者 , 盖自建隆以来 , 藏天府至建中靖国入石 , 始流传人间 , 宜乎不为米黄诸公所赏也 。
此书世藏岳氏元世在其几世孙仲远处 , 不知何时归无锡华氏 。 华有栖碧翁彦清者 , 读书能诗 , 多畜古法书名画帖 , 尾有春草轩审是记 , 即其印章 。 今其裔孙夏字仲甫者袭藏维谨 , 恐一旦失坠 , 遂勒石以传 。
其摹刻之工 , 极其精妙 , 视秘阁续帖不啻过之 , 夏其知所重哉!
嘉靖丁巳七月既望 , 长洲文徵明题 , 时年八十有八 。
文徵明(1470-1559年) , 即文征明 , 初名壁 , 字征明 , 后更字征仲 , 号衡山、停云 , 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 祖籍衡山 , 故号衡山居士 。 家世武弁 , 自祖父起始以文显 , 父文林曾任温州永嘉知县 。 他幼习经籍诗文 , 喜爱书画 , 文师吴宽 , 书法学李应祯 , 绘画宗沈周 。 少时即享才名 , 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 然在科举道路上却很坎坷 , 从弘治乙卯(1495年)26岁到嘉靖壬午(1522年)53岁 , 十次应举均落第 , 直至54岁才受荐以贡生进京 , 待诏翰林院 。
57岁回归故里 , 潜心诗文书画 。 他通晓绘画之艺 , 擅长细粗之法 , 其目力和控笔能力极佳 , 80多岁时还能十分流利地书写蝇头小楷竟日不倦 。 绘画上与沈周共创“吴派” , 又与沈周、唐寅、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 书法上与祝允明、王宠并誉为“吴中三家” 。
文征明书法初师李应祯 , 后广泛学习前代名迹 , 篆、隶、楷、行、草各有造诣 。 尤擅长行书和小楷 , 温润秀劲 , 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 。 虽无雄浑的气势 , 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 。 小楷笔划婉转 , 节奏缓和 , 与他的绘画风格谐和 , 有“明朝第一”之称 。
王世贞在《艺苑言》上评论说:“待诏(文征明)以小楷名海内 , 其所沾沾者隶耳 , 独篆不轻为人下 , 然亦自入能品 。 所书《千文》四体 , 楷法绝精工 , 有《黄庭》、《遗教》笔意 , 行体苍润 , 可称玉版《圣教》 , 隶亦妙得《受禅》三昧 , 篆书斤斤阳冰门风 , 而楷有小法 , 可宝也 。 ”
明代谢在杭《五杂俎-卷七》称赞文徵明小楷:“古无真正楷书 , 即钟、王所传《荐季直表》 , 《乐毅论》皆带行笔 。 洎唐《九成宫》、《多宝塔》等碑 , 始字画谨严 , 而偏肥偏瘦之病 , 犹然不免 。 (文徵明小楷)如八面观音 , 色相具足 。 于书苑中亦盖代之一人也 。 ”文徵明晚年的作品 , 用笔精熟果断 , 结字稳健开阔 , 就像其评祝允明书法所说的那样:“祝京兆书法 , 出自钟、王 , 遒媚宕逸 , 翩有凤翥之态 , 近代书家 , 罕见其俦 。 若此书《洛神赋》 , 力追钟法 , 波画森严 , 结构缜密 , 所谓幽深无际 , 古雅有余 , 超出寻常之外 。 ”结字的变化可以说是文氏向古帖学习的最大收获 , 由内紧外松到外紧内松 , 体现了文氏小楷书法体势的重要转变 , 这一转变使其书法水平骤然跃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 。 八十岁至九十岁这一时期的小楷书法作品代表了文徵明小楷书法的最高境界和最大艺术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