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宁波建城1200年|宁波历史上的书院

宁波|宁波建城1200年|宁波历史上的书院
本文图片

杨文元书院遗址牌 周东旭/摄
书院 , 古时或称讲舍、精舍 , 是朝廷所办郡学、县学以外的一种辅助性教育 。 书院在古代城市中较为普遍 , 它是私人所办的民间教育机构 , 教学内容并非完全是朝廷规定的儒学经典和对它的法定训释 。 在讲堂上 , 老师可以在儒家经典上发挥自己的学术观点 。 教学方式以讲学为主 , 师生之间可以互相讨论、争辩 , 这是一种比较生动活泼的讲学方法 。 因此 , 从培养人才的角度来讲 , 书院远胜于郡学、县学 , 古代的精英 , 多通过书院产生 。 书院的负责人称山长 , 都是当时的学者领袖 。 书院一般都建在环境较好的山水之间 。 宁波城中风光绝佳之处 , 自然是月湖上 。 两宋时 , 庆历五先生、淳熙四先生在明州讲学办了许多书院 。
楼正议讲舍 , 主讲人为楼郁 , 地点为松岛 。 楼郁为庆历五先生之一 , 字子文 , 号城南 , 奉化人 , 迁居月湖边 , 人称“西湖先生” 。 庆历七年(1047) , 王安石出任鄞县令 , 翌年建县学 , 楼郁应聘从奉化来鄞掌县庠 , 得学子敬重 , 为王安石所尊礼 。 楼郁皇祐五年(1053)中进士 , 治平元年(1064)调任庐江主簿 , 摄参军事 。 性好读书 , 通经史百家 , 学以穷理为先 。 操行高洁 , 无意仕进 , 后授大理评事衔 , 归里后依然在湖西掌教 , 直至终身 , 拥有“学行笃美 , 信于士友”的声名 , 与杨适、杜醇、王致、王说并称四明“庆历五先生” 。 楼郁教育思想受胡瑗影响 , 创导学术与教育结合 , 重经义 , 讲实用 , 开四明讲学风气 。
南宋时期 , 宁波有一个以传陆九渊心学为宗旨、以尊德性为目的的学术流派 , 其主要代表人物为杨简、袁燮、舒璘、沈焕 , 人们尊称他们为“甬上淳熙四先生” 。 四先生的学术活动大多在淳熙年间(1174—1189) 。 四人都是明州人 , 同时入太学 , 先后中进士 , 又都拜陆九渊为师 , 入象山心学之门 , 既是同乡、同学 , 又属同门 。 杨、袁、沈三人晚年又同时在宁波月湖讲学 , 杨简主讲于碧沚书院 , 沈焕主讲于竹洲书院 , 袁燮主讲于城南书院 。 舒璘在外任教 。 他们共同推尊德性 , 以道义相切磨 , 情谊深厚 , 过从密切 。 后来学者将四先生学术概称为“四明学派” 。
沈端宪讲舍 , 设于竹洲 , 由沈焕主讲 , 其弟沈炳辅讲 , 金华吕祖俭亦常集会于此讲学 , 因此全祖望称之为“三先生书院” 。 沈焕 , 字叔晦 , 定海人 , 后迁居月湖 , 学者称定川先生 。 他在太学读书时 , 拜陆九渊兄陆九龄为师 , 所以也是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 。 他太学毕业后 , 只在地方上做小官 。 沈焕在竹洲讲学 , 与史浩有关 。 史浩与沈焕友谊深厚 , 因此分竹洲真隐观的一部分借与沈焕居住 , 并为讲舍 。 沈焕的讲舍与杨简、袁燮的稍有不同 , 与他的弟弟沈炳住在一起 , 共同执教 。 此外 , 沈焕早年曾与吕祖谦有过学术上的讨论 。 沈焕在竹洲时 , 吕祖谦弟弟吕祖俭恰好在明州任监仓 , 常常从城东泛舟到月湖 , 直达沈焕讲舍 , 与沈氏兄弟论学 。 所以沈焕的思想一定程度上也受到吕祖谦兄弟开创的金华学派的影响 。 他们在讲舍讲学 , 很能体现书院的特色 。 据《宋元学案·广平定川学案》记载 , 沈焕竹洲讲舍培养出来的弟子仅七人 , 且并不出名 。
碧沚讲舍 , 由史浩聘请杨简为主讲 。 杨简 , 字敬仲 , 生于明州城内 , 长于慈溪 。 太学毕业后 , 中进士 。 他在仕途上并不得意 , 五十二岁才任知县 , 七十岁任知府 。 入京后 , 仅做一些无实际职权的京官 。 他不是政治家 , 却是一位儒学大家 , 因为他德高望重 , 最后任宝谟阁大学士 , 官阶至正奉大夫 。 他五十五岁后曾在慈溪的慈湖筑室居住 , 所以人称慈湖先生 。 史浩卒后 , 杨简一度离开讲舍 , 但史浩之孙史守之再聘他为碧沚主讲 , 因此杨简在碧沚时讲学的时间很长 , 培养的学生也最多 。 据《宋元学案·慈湖学案》记载 , 杨简的学生有史氏世家的史弥忠、史弥坚、史弥巩、史守之五人 , 又有黄震、钱时、陈埙等五十六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