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宗禹&捻军的兴起与覆灭:目光短浅的一帮人,自己将自己逼进“死胡同”

中国有一句古话,成事要“天时、地利、人和”,那么,失败是不是要反过来说?
捻军的失败,一般会从其组织人员的阶级性质去分析,很少落实到“人”。可是,一个事件中,主导者永远是人。作为起义军的领袖,其“人性”必将对其事业有着深刻的影响。


张宗禹&捻军的兴起与覆灭:目光短浅的一帮人,自己将自己逼进“死胡同”
文章插图

19世纪中叶,大江南北突然风起云涌。南方的太平天国和天地会搅得大地“飞沙走石”,北方的“捻军”和西南、西北的少数民族起义,也是同样是“惊天动地”。
但最终,他们却都以失败结局,且都没有逃脱历代农民起义的悲惨宿命。因为,他们是农民阶级,意识尚有局限,所以,导致革命不成功。其实,这样的分析,只是浅浅的借用理论罢了。所以,应该客观来看,从人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为何捻军及其他农民起义军会失败?
咸丰一定极其郁闷,满清王朝这么多年都太太平平的,怎么他一当上皇帝,大家就都造反了。而且,还是同时有了旗帜鲜明的诉求。其实,太平天国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剑指清朝:“我要当这个天下的老大。”可是,北方的捻军,政治诉求却没有那么强烈:“我只想过上好日子。”


张宗禹&捻军的兴起与覆灭:目光短浅的一帮人,自己将自己逼进“死胡同”
文章插图

捻军为什么也走上了造反这一条道?
其实,就像当年的梁山好汉一样,都是被逼出来的。收成不好,吃不上饭,官府又不管,那只能自己解决了。这和那些占山为王的“贼”,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他们当初闹事的本意也就是做个“白头贼”,至于推翻政府,却不是大多数人的想法。
首领的成分“五花八门”,好打抱不平的占据了多数,流氓无产者也有。而像“水浒宋江”这样,政治上受到了迫害,不得不造反的也不少。就拿张乐行来说,人家本是个地方上的财主,吃好穿好,还受人尊敬,哪想到有一天自己竟成了“贼”。但此人好胜心强,开赌场,做买卖,保送私盐,只要能得利的,都不肯退让一步,必然和各方势力闹得不愉快。
【 张宗禹&捻军的兴起与覆灭:目光短浅的一帮人,自己将自己逼进“死胡同”】除此,张乐行做人还仗义,爱打抱不平,投靠他的人也是越来越多。试想,又是械斗,又是清除地方恶势力,得罪了官府,终于将他给逼反了。但是,这种“被迫造反”是很容易动摇的,他就两次被招安。1855年,雉河集会盟,张乐行被推举为核心领导人,至此,没有回头路可走了。虽然,这期间出过一些失误,但总体上,张乐行仍是一位杰出的领导者,最后,还是英勇就义了。


张宗禹&捻军的兴起与覆灭:目光短浅的一帮人,自己将自己逼进“死胡同”
文章插图

张敏行也是被迫的:一是环境逼迫;二是张乐行将事情闹得不可收拾,使他只得加入捻军。而龚得树、苏天福本身家境贫寒,吃不饱饭,在各种斗争中谋生,也将自己送上了造反之路。导火线就是“苏天福事件”,这个头一开,大家纷纷站起来反抗。
侯士伟受到同村地主的“政治压迫”,参加斗杀,最后,结捻扯旗造反。刘学渊、刘玉渊也是受到迫害起义。张宗禹则是因为家庭矛盾,离家出走的,之后,又无处可去,最后,加入了这场起义。韩奇峰的经历比较奇葩一些,人家直接把旗子竖到了他的家门口,真正是被“逼出”来的。
各式人物,各种原因走上了这条道,但是,归纳起来不外乎两点:
一是生存受到了威胁;
二是不堪政治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