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潍坊市四位作家喜摘“泰山文学奖”( 二 )


王威的作品通常是反映社会底层的生活 , 勾勒底层人群悲喜交集的命运状态 。 前几年 , 王威在生活以及新闻中时常看到一些问题少年的事迹 , 这些事情总是让她揪心 。 于是王威想写一部关于青少年题材的作品 。 2018年年末 , 她用一周的时间 , 写出了近万字的短篇小说《如果你看到易生在笑》 。
“我希望通过作品让社会关注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 他们可能叛逆 , 但是他们也有善良和无助的一面 。 ”王威表示 , 在集中写作的一周里 , 自己投入了全部的感情在作品中的少年身上 。 “我不会提前设置提纲和故事走向 , 在写作时随着感情和人物走 。 ”王威说 。
从《红楼梦》进入文学世界
王威真正开始迈进文学大门是从看《红楼梦》开始的 。 小学四年级时的一天 , 她去给家里买猪肉 , 肉摊的隔壁是租赁旧书的小书屋 。 书架前 , 她提着用麻绳拴着的一斤猪肉 , 转来转去找书看 , 在书屋里发现了一套程乙本的《红楼梦》 。 不记得那块猪肉下场如何了 , 王威只记得站在书架前 , 被林黛玉的“偷得梨蕊三分白 , 借得梅花一缕魂……”惊得呼吸不畅 。 世界上怎么可以有这么美的诗?语言已经不能表达她那刻的心情了 。 于是 , 一天5分钱的租赁费 , 她一本本往家租借 。 后来小书屋要关门了 , 她以后就不能继续看《红楼梦》了 , 她决定将这套书买回家 。 这套书老板卖10元钱 , 当时买一斤猪肉才1.1元 。 她拿出了全部的零花钱 , 并靠爸爸的一部分资助将其买回了家 。 “随着年龄的增长 , 我写了很多东西 , 也丢失了很多东西 , 可是这套《红楼梦》却一直留在我身边 。 时光把纸张烙黄变脆了 , 可它们依旧满腹经纶 , 陪伴我在文学的路上孤独前行 。 ”王威表示 。
作家|潍坊市四位作家喜摘“泰山文学奖”
本文图片

胖胖的身材 , 白皙的皮肤 , 这样形象的黄浩令人很难与诗人联系到一起 , 而且是有点侠气的诗人 。 年轻时爱写金戈铁马、快意恩仇的他 , 在四十岁后关心起了身边的人、事、物 。 《时光错》更多的是讲述这些年他在时光里的遇见和错过 。
从小热爱诗词
自诩“梁山第109人”
“浩幼时家贫 , 中年后汲汲于富贵 , 常著豪放或婉约小诗 , 热爱世俗生活 , 因向往水浒故事 , 故自号‘梁山第109人’ , 聊以自慰 。 ”这是黄浩在他诗集作者介绍部分自我评价的一句话 。
1972年 , 黄浩出生于诸城 , 一直对诗歌情有独钟 。 1991年 , 他高考落榜 , 就在诸城一冷清的街角开了一家叫做“星星”的书屋 。 书屋是用水泥预制板组合起来的 , 也就十多个平方米 。 黄浩总是依偎在简易的柜台旁 , 捧着一本书 , 兴致盎然地阅读着 。 在小书屋里 , 黄浩把青春的彷徨、苦涩、无奈以及对未来的豪情壮志 , 变成了一句句诗行 。 他和小伙伴还组建了一个名叫“五月”的文学社 , 渐渐地 , 黄浩的诗歌在同学朋友们的小圈子里也开始小有名气 。 他的一些文字 , 开始零星出现于国内的文学刊物或报端 。
1992年 , 父亲因工作的原因决定全家搬到陕西生活 , 20岁的黄浩选择独自留在诸城老家 。 为了生计 , 他在诸城市的龙城市场摆过地摊儿 , 卖过笔和本子 , 做过很多工作 , 积累了一定财富 。 2000年 , 他在诸城着手创办工厂 , 主要做与污水治理行业相关的器械设备 。 过去的20年里 , 黄浩把公司管理得井井有条的同时也没有放弃小说和诗歌的创作 。
想写一部关于家乡的长篇小说
近两年 , 黄浩身边发生了很多事情 , 亲人离世 , 疫情影响下身边不少企业面临破产等 , 黄浩在写作灵感与素材的选择上也发生了许多变化 。 “年轻时候 , 写诗歌的素材都是凭空想象的 , 比如英雄豪杰的事迹 。 过了四十岁写的更多的是最基本的东西 , 家乡悲悯的小人物、山上的小草小花、八月十五的月亮 , 母亲的唠唠叨叨 , 都能让我写出东西 。 ”黄浩说 , 《时光错》这本诗集更多的是这个时期的作品 , 他将自己生活中的所感所悟和内心的挣扎用诗歌的形式呐喊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