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重庆百年洋行蝶变新生

建筑#重庆百年洋行蝶变新生
文章插图

这是12月22日拍摄的文物建筑“立德乐洋行旧址”外景。新华社采访人员 唐奕 摄
新华社重庆12月24日电(采访人员刘恩黎)在长江与嘉陵江两江交汇的重庆市南滨路,一栋红色“如意式”宝顶的洋楼格外醒目。前瞰远岫,后倚苍岩,这座中西合璧的建筑就是被称为“重庆开埠第一洋行”的立德乐洋行。
立德乐洋行由英国商人阿奇博尔德·约翰·立德乐于1896年兴建,旧址建筑面积约800平方米,是重庆市级文保单位。2020年10月,承担该处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的重庆市地产集团渝地远见公司对其进行了全面的保护性修缮,并于日前正式完工。
建筑#重庆百年洋行蝶变新生
文章插图

这是12月22日拍摄的文物建筑“立德乐洋行旧址”内部环境。新华社采访人员 唐奕 摄
回望历史,这座洋行建筑百年来伫立于长江之滨,也见证了重庆这座城市近代化的演变历程。
1883年,怀揣着对中国的向往,立德乐从上海溯长江而上,一路游览川江胜景,并记录下沿途的河道水文、风土人情等信息,而后撰写《经过扬子江三峡游记》,在西方引起轰动。
建筑#重庆百年洋行蝶变新生
文章插图

立德乐夫妇。(资料图片,重庆市南岸区文管所供图)
不仅优美的山水风光深深吸引着立德乐,当地商贾云集、市井繁荣的景象也让他洞察到巨大商机。
“1891年重庆正式对外开埠,立德乐在重庆陕西街开办起当地第一家洋行,经营猪鬃洗制、山货加工和舶来洋货等进出口贸易。”重庆市南岸区文管所所长叶璐莎介绍,随着生意扩张,立德乐租下周边不少土地,投资修建了码头、货栈、仓库、工厂、住宅等,一时间成为当地一片颇具规模的洋行建筑群。
建筑#重庆百年洋行蝶变新生
文章插图

这是12月22日拍摄的文物建筑“立德乐洋行旧址”内部环境。新华社采访人员 唐奕 摄
时光荏苒,洋行经历几次转让后,于1953年被南岸区接管而成为当地政府的办公场所。
日前,历经一年多的保护性修缮,这座百年洋行得以“复原新生”。
顺着石梯步入洋行内,映入眼帘的是西式壁炉、烛台以及拱形门券,又辅以“冰裂纹鎏金木隔断”“白菜灰塑”“雕花木撑拱”等中式元素,中西合璧的装饰在此得到有机融合。
“混搭的建筑设计极具特色,建设者们也煞费苦心。”重庆市地产集团渝地远见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文物建筑修缮中,为还原中西合璧的细节,邀请了80岁的老匠人用传统工艺重现“白菜灰塑”;遍访多个手工烧制窑场,通过数次实验复原了“龙纹卷草绿釉砖雕”;为克服山高坡陡的复杂地质,增设361根深基坑支护桩,以护这座百年建筑的周全。
建筑#重庆百年洋行蝶变新生
文章插图

这是修缮前的文物建筑“立德乐洋行旧址”内部景象。(资料图片,重庆市南岸区文管所供图)
修缮过程中,旧址不仅遵循对古建筑“修旧如旧”的原则,同时融入了一些新潮、科技感十足的视觉元素。
立德乐洋行旧址的修缮和活化利用如同当地文物保护工作的一个缩影。作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重庆市南岸区近年来对辖内30余处文保单位进行了保护和修缮——故宫文物南迁纪念馆、重庆开埠遗址公园、龙门浩老街、慈云寺老街、弹子石老街……一处处历史文脉通过活化利用渗透到了城市肌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