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山图册&齐白石《借山图册》、铜琵琶、唐琴“枯木龙吟”、梅兰芳戏衣……这个展览带你走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百花园

近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艺术与文献馆、文化艺术出版社承办的“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藏珍品图录丛刊”系列出版物首发式暨“韬藏而日章”——传统艺术收藏展开幕式在京举行。走进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展厅,观众可以见到齐白石代表作品《借山图册》、冼星海在延安时创作的简谱版《黄河大合唱》和在莫斯科创作的《黄河大合唱》总谱手稿全本、唐琴“枯木龙吟”、小箜篌、铜琵琶等罕见的传统乐器以及精致华丽的梅兰芳戏衣等珍贵的文物藏品,这些展品为人们勾勒了一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百花园的鲜活图景,也彰显了中国艺术研究院从成立至今扎实深厚的学术传统和赓续不断的文化传承。
1951年4月,由梅兰芳先生担任院长的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院名并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此后,中国戏曲研究院与民族音乐研究所、民族美术研究所逐步合并、扩充,发展成为我国最早的综合性艺术研究机构。1980年10月,由国务院批准定名为中国艺术研究院。“韬藏而日章——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传统艺术收藏展”是中国艺术研究院70年发展历史中第一次从收藏角度策划的综合性藏品展览。
借山图册&齐白石《借山图册》、铜琵琶、唐琴“枯木龙吟”、梅兰芳戏衣……这个展览带你走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百花园
文章插图

▲“韬藏而日章”——传统艺术收藏展金石书画展区。(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供图)
此展立足于中国艺术研究院70年来所累积的传统艺术收藏,以中国艺术研究院三大前身“一院两所”(即中国戏曲研究院、民族音乐研究所、民族美术研究所)搜集的学术资料,和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作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重点收藏为切入点,分传统戏曲、传统乐器、金石书画和古籍文献四个展览单元,从庋藏多年的藏品中撷英辑珍,展出432件馆藏珍品。走进展厅一层,观众看到的是琳琅满目的金石书画,或行云流水,或雄健洒脱。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2019年5月,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启动了尘封多年的金石拓本整理工作,此次展出的馆藏拓本以清拓本、初拓本为大宗,亦不乏明拓本或更早的精拓善本;整拓、裱轴、裱本均有涉及,由古至今,年代有序;青铜彝器、碑碣、摩崖、画像、石阙、砖瓦、墓志、造像、经幢、刻帖等品类繁多,体系完整,其中诸多拓本为名家递藏。 例如展厅里侧的一面墙上悬挂着清道光年间著名金石家僧六舟所拓《瘗鹤铭》,据介绍,《瘗鹤铭》为南朝梁时的重要摩崖刻石,记载了一位隐士为一只死去的鹤所撰的纪念铭文。铭文原在江苏镇江焦山摩崖,宋代因山崩坠入江中,分为五块石头,康熙年间经人打捞出水,《瘗鹤铭》拓本的全拓凤毛麟角,故出水后精拓本的价值不言而喻。观众所见到的僧六舟所拓《瘗鹤铭》,拓字口凹凸清晰,层次分明,朱色匀称,为僧六舟所拓之精品。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馆长赵海明表示,此次展出的金石拓本覆盖了多个朝代时期,能从中窥见书体之流变,金石之形制、审美之变化,有着重要的史学和艺术研究价值。
借山图册&齐白石《借山图册》、铜琵琶、唐琴“枯木龙吟”、梅兰芳戏衣……这个展览带你走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百花园
文章插图

▲“韬藏而日章”——传统艺术收藏展展出的齐白石《借山图册》。
与金石展厅相对的书画展厅品类与题材多样,尤其呈现了明清时期文人绘画之外的民间人物画,多为先祖中有显赫身份者而绘,或为追封其考妣及祖宗造像纪念而绘,一般被祭奠的女性,有爵位的会佩戴与爵位相匹配的霞冠。这为研究民间服饰、习俗等提供了形象的史料。值得一提的是,展览中还展出了吕纪《竹深留客图》、袁江《梧桐秋葵》、齐白石《借山图册》等精品、黄宾虹《山水纪游册》和《与过旭初信札》等体现其画学思想的佳作,有观众在齐白石所画的《松鸟》前驻足欣赏,画上松枝疏密有序,枝头喜鹊喂食充满生活气息,尤其是成鸟嘴里衔着的小虫,寥寥几笔似在挣扎,颇有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