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庭!陶渊明《咏荆轲》: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二 )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荆轲虽然已经去世,但是他的精神却在此后的千年间一直激励世人。本诗前面的都是叙述描写,只有这一句是议论。

本诗中,陶渊明大量的笔墨都用在写为荆轲送别的场面,目的是渲染一种震撼人心的悲壮氛围,展现出荆轲勇猛无畏的形象。
秦庭!陶渊明《咏荆轲》: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文章插图
【 秦庭!陶渊明《咏荆轲》: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读完此诗,可以改变我们对陶渊明的固有印象——认为他只会隐居田园,事实上,他也有豪放的一面,潜意识里怀有为国效力的志气。

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在他的《朱子语录》中评价:“陶渊明诗,人皆说是平淡,据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觉耳。其露出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平淡底人,如何说得这样言语出来。”我认为朱熹的这段话说得很有道理,如果陶渊明真的是一个平淡的人,他根本就不会关心荆轲刺秦究竟有多么悲壮,寄托了多少人的希望。

总而言之,通过接触《咏荆轲》这首诗,可以让我们对于陶渊明的形象,有一个更立体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