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秋乡《麻天阔老师和他的书展》

麻天阔老师和他的书展
文/袁秋乡
|袁秋乡《麻天阔老师和他的书展》
本文图片

麻天阔老师的书展摆放在西大兴善寺大雄宝殿后的四合院里 , 各种字装裱在素色的木框里 , 长长短短、高高矮矮 , 沿着禅房转一圈 。 阳光里杨絮柳絮梧桐絮 , 尽情在院子里飘飞 , 像透亮的雪花 , 落在青仓的砖地上 , 快乐地翻滚 , 在角落里抱成一团团的棉花糖 。 花儿开的姹紫嫣红 。 鸽子有的飞 , 有的走 , 咕咕叫 , 从它们身边走过 , 都不看我一眼 。 显得修行很深 。
|袁秋乡《麻天阔老师和他的书展》
本文图片

麻老师胖胖的 , 爱笑 , 随和、有佛性 , 所以会为自己的字找到舒适的家 。 看过很多书展 , 隆重热烈 , 煌煌的展厅 , 各种有头脸的人物胸佩鲜花 , 讲话鼓掌剪彩 , 隆重溢美 。 但观者寥寥 , 几天就收场 。 感觉很像一场书法秀 , 昙花一现 , 众声寂寂 。 完了就忘了 。 麻老师不要掌声和鲜花 , 也不赶潮流和季节 , 只想让喜欢书法的人 , 在佛家清净地和自己的字结个文缘 。 走进佛寺 , 人心清净 , 经声木鱼声、风声鸟鸣声 , 字在其间就活灵灵的 , 摇曳生辉 , 抚慰着各色人等的感觉和心性 。 白天它们陪游客说话 , 晚上陪明月清风唠嗑 。 这字是有个性和思想的 。
|袁秋乡《麻天阔老师和他的书展》
本文图片

我的字写得不好 , 也不懂书法 , 但是还是喜欢看 。 看到很多人写的字无论大小 , 都一模一样 , 我就评价人家写得很统一整齐 。 书者不太高兴 , 告诉我 , 这是临谁谁谁的贴 , 废寝忘食多少年 , 兰亭序那个“永和九年”的“永”字 , 点如垂山 , 竖如古木 , 钩更是悬臂吊万钧 。 要临出那种感觉 , 非得青灯孤影千百遍 , 磨秃几只笔的 。 我就觉得人家厉害 。
|袁秋乡《麻天阔老师和他的书展》
本文图片

但是想想不对 , 临得像谁就是书法家了么?那李逵和李鬼不应该是冤家对头 。 况且古代大书法家流传于世的并不仅仅是字 , 而是文 。 “仰观宇宙之大 , 俯察品类之盛” , 兰亭序的名声是和这样的士大夫情怀联系在一起的 。 还有 , 王羲之在写兰亭序的时候 , 清风明月、高朋满座 , 酒至微醺 , 每一个毛孔都发散着诗的风雅和气味 , 人也放松到四大皆空 , 他没有想写什么流芳千古的名帖 , 只是淋漓尽致的宣泄一下性情 。 就连王羲之本人 , 后来也再写不出这样飞扬流畅的感觉来 。 试问临帖者有这样的心境吗?如今书坛的斑驳杂乱是一个睁眼就打眼珠的事情 。 林林总总的书者各怀心事 , 养情逸兴算是最好的 。 更多的是为了功名和钞票 , 世俗的欲望覆盖在薄薄的宣纸下 , 肆无忌惮的辱没着汉字的博大和思无邪!
|袁秋乡《麻天阔老师和他的书展》
本文图片

沿着禅寺的院子信步走开 , 麻老师的字和游人散淡的脚步 , 迷离的眼神很合拍 。 看字的感觉是与友结伴而行 , 随意聊天 , 一时雄浑 , 一时拙讷 , 一时飘逸 , 一时壮烈 , 没有一个字是相同的 。 单看一字 , 都像调皮的孩子 , 甩腿伸胳膊 , 种种的越轨和任性 , 但是组合在一起 , 却充满活力和想象 , 犹如一个孩子推着铁环 , 弯曲有致 , 铛琅琅从眼前滚过 , 顿觉眼前一切活色生香 。
最近正为孩子们在做一个活动 , 悠然就想起搭积木游戏 , 觉得字写到了自由的境界 , 就像一个孩子搭积木 。 横竖撇捺弯钩点 , 汉字基本笔法就这几招 , 积木也就简单的那么几种形状 , 搭成什么样子 , 只有自己知道 。 临帖是造积木 , 写书法就是搭积木了 。 所谓师傅领进门 , 修行在个人 , 书法艺术的灵魂不在于你临得像谁 , 而是要在杂取百家后 , 有自己的创新 , 表达自己的情绪和灵魂 。 麻老师坦言自己几十年临过很多很多名家贴子 , 所以他的作品里 , 行草篆隶甲骨文 , 都有影子 , 但精气神和味道只属于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