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页-台海网]
【|这位青年用专长记录城市变迁,让更多人爱上厦门】台海网12月25日讯 据海西晨报报道 城市的历史 , 是乡愁的记忆 。 他走街串巷 , 挖掘老街背后的故事 , 带大家触摸历史留下的痕迹;他通过文化策展 , 再现城市发展脉络 , 唤醒老厦门记忆……思明“85后”青年杨羽翔 , 因为热爱厦门历史文化 , 成为城市记忆守护者 , 用自己所长记录城市变迁 , 留住乡愁记忆 , 让更多人了解厦门 , 爱上厦门 。
本文图片
杨羽翔(中间)向外国友人介绍老厦门文化 。 资料图
走街串巷 “画”出老厦门
杨羽翔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思明人 。 小时候 , 他就对地理有着浓厚的兴趣 , 慢慢地 , 地理思维意识成为杨羽翔认识世界的一种思维习惯 。 他每到一座城市 , 就喜欢手绘一张地图 , 从地理角度熟悉这座城市 。 “我不依赖GPS , 简单的手绘可以让我对一座城市有更宏观的了解、更深刻的记忆 。 ”
2001年 , 杨羽翔赴美留学、工作 。 海外生活让他接触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和文化 , 也唤醒他的乡愁记忆 。 2011年 , 思乡心切的杨羽翔回到厦门 , 开始了寻找厦门历史文化之旅 。
杨羽翔认为 , 老市区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人文底蕴 , 是厦门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根”和“脉” , 沉淀在老街老巷背后的故事更值得人们探索 。 每次出门 , 杨羽翔都要花两三个小时走街串巷 , 寻找儿时记忆 , 收集、整理一段段历史 。
为了让更多人感受老厦门的人文魅力和历史情怀 , 2013年 , 杨羽翔绘制了《老厦门街巷手绘地图》 。 小小地图涵盖了250余条厦门老城区尚存街巷 。 如今 , 杨羽翔也经常重走街巷 , “带着不同角度去看 , 每次都有新发现” 。
杨羽翔觉得最有魅力的是老城区的地名 。 “它们是地理与方言碰撞出的火花 。 ”他向采访人员举例 , “从开元路到大井脚巷有一条‘暗迷巷’ , 从字面上看大家会以为这是一条阴暗、狭窄的小巷 , 其实这条巷以前多设卖粥摊位 , ‘暗迷’是粥的闽南语 , 因此而得名 。 ”
文化策展 重现城市记忆
近几年 , 在思明区开元、鹭江等街道的支持下 , 杨羽翔开始参与策划、设计、布置展览馆 , 同时运用墙绘、漆画、沙画等多种形式 , 把文史和艺术结合起来 , 带大家重温旧时光的市井百态、烟火人情 , 展示厦门变迁 。
在深田文史馆 , 杨羽翔以时代为轴 , 展现了深田的历史和红色印记 , 带大家感受“近邻文化”;在湖滨社区工业记忆馆 , 他通过上百张新老照片、近百份文献资料以及地图、实物、影片 , 展现特区建设40年来厦门工业区的发展;在溪岸侨文化馆 , 他通过挖掘、追溯溪岸片区的发展脉络、华侨印迹与人文故事 , 展现溪岸的历史沉淀和人文底蕴 , 感悟华侨爱国爱乡的桑梓情怀……今年 , 他还参与了厦门市青少年党史教育基地和红领巾主题教育基地的建设 。
对杨羽翔来说 , 每一次文化策展都是一段考察学习的历程 。 每当看到有人在展馆内看得津津有味 , 或对着照片滔滔不绝分享曾经的记忆时 , 那便是杨羽翔最满足、最自豪的时刻 , 这不仅代表着大家对他的认可 , 更意味着这座城市的记忆在不断传承 。
杨羽翔认为 , 传统文化需要不同年龄层的人来传承 。 在他身上 , 热爱演变成一种使命感 , 他希望利用自己的专长 , 运用与时俱进的表现手法 , 让更多人 , 特别是厦门年轻一代了解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 。 “了解一座城 , 才会爱上这座城 , 一起努力把厦门建设得更美好 。 ”(采访人员柯小娇)
- 冬奥&青年艺术家走进怀柔山村送春联写福字,冬奥元素融入乡村年味
- 大位$明代宗朱祁钰:来自父亲平叛的艳遇,偶然登上大位,却用一生来还
- 春联|青年艺术家走进怀柔山村送春联写福字,冬奥元素融入乡村年味
- 职业教育|这三类工作适合性格内向的人,不用能言善辩,也可以获得稳定收入
- 生肖#虎虎生风!浦东群艺馆新馆展厅首次启用,首展就是TA
- 服饰!汉服究竟有多美!这群年轻人用11年复原200套汉服惊艳世界
- 市场|老徐鉴茶第490期:千家寨古树茶苦涩味重,茶味薄?茶的特性?还是用料原因?
- 家电|用镜头纪录新春变迁 京东新潮家电年货焕新过年生活
- 冬奥会|北京冬奥|我的冬奥会好看吗?(随笔 宋艳丽 青年作家网签约作家)
- 亲朋好友|用镜头记录新春变迁,京东新潮家电年货焕新过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