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颢《黄鹤楼》诗一出,无人敢与争锋,李白、鲁迅却争相模仿改写

1000年前 , 崔颢登上黄鹤楼 , 面对眼前美景 , 诗情大发 , 写下《黄鹤楼》一诗 。 此诗一出 , 名动海内 , 传为佳作 , 无与争锋 。 《唐才子传》里称 , 李白曾上黄鹤楼 , 想赋诗一首 , 见崔颢题诗在上 , 随口吟道:“眼前有景道不得 , 崔颢题诗在上头 。 ”就此作罢 。 严羽在他的《沧浪诗话》更是将崔颢的《黄鹤楼》评为天下第一七言律诗:“唐人七言律诗 , 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 ”
1926年 , 闻一多在《诗的格律》里提出了“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三美”理论 , 简单说来 , 崔颢的《黄鹤楼》一诗 , 便有多种美感 。
|崔颢《黄鹤楼》诗一出,无人敢与争锋,李白、鲁迅却争相模仿改写
本文图片

崔颢诗中 , 首先便是拥有画面美 , 仙人黄鹤、白云芳洲、绿树碧草 , 各种色彩 , 交织汇集 , 勾勒出一幅诗中之画 。
其次此诗也有音律美 , 全诗前四句不合音律 , 第三句几乎全是仄声 , 第四句又用了三平脚;后四句却又归于整齐 , 由乱到正 , 这种自然而为的变化 , 让这首诗充满音律变化之美 。
最后此诗意境亦美 , 开篇由神话传说入手 , 到五、六句又转入眼前之景 , 最后以情作结 , 时空的苍茫感 , 现实的虚无感 , 都上心头 。
|崔颢《黄鹤楼》诗一出,无人敢与争锋,李白、鲁迅却争相模仿改写
本文图片

崔颢此诗一出 , 无人争锋 。 可是后来之人 , 也有争相模仿、改写的 , 李白、鲁迅便是其中两位 。
先说李白 , 他有两首诗模仿崔颢 , 一首是《鹦鹉洲》 , 另一首就是《登金陵凤凰台》 。 李白《鹦鹉洲》这首诗的前四句说:“鹦鹉东过吴江水 , 江上洲传鹦鹉名 。 鹦鹉西飞陇山去 , 芳洲之树何青青 。 ”与崔颢的《黄鹤楼》极其相似 。 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亦是模仿之作:
凤凰台上凤凰游 , 凤去台空江自流 。
吴宫花草埋幽径 , 晋代衣冠成古丘 。
三山半落青天外 , 二水中分白鹭洲 。
总为浮云能蔽日 , 长安不见使人愁 。
|崔颢《黄鹤楼》诗一出,无人敢与争锋,李白、鲁迅却争相模仿改写
本文图片

李白很少写七言律诗 , 曾有人说 , 李白作这首诗 , 是因为崔颢写下了《黄鹤楼》 , 李白想和他一较高下 。 这首诗模仿崔颢诗的痕迹 , 十分明显 , 大家可以仔细品味一番 。
千年后 , 鲁迅也曾改写过崔颢的这首《黄鹤楼》 , 题为《剥崔颢黄鹤楼诗吊大学生》 , 全诗如下:
阔人已骑文化去 , 此地空余文化城 。
文化一去不复返 , 古城千载冷清清 。
专车队队前门站 , 晦气重重大学生 。
日薄榆关何处抗 , 烟花场上没人惊 。
|崔颢《黄鹤楼》诗一出,无人敢与争锋,李白、鲁迅却争相模仿改写
本文图片

1932年 , 东北失守 , 国民政府不但不积极抵抗 , 反而准备放弃北京 。 徐炳昶、马衡等三十多位北平文教界人士 , 直接上书国民政府 , 建议撤出北平的军备 , 让北京成为一座不设防的文化城 。
1933年1月3日 , 日军占领山海关 。 随后 , 国民党政府决定将北京故宫博物馆等地的部分文物 , 分批送上海、南京 。 不但如此 , 国民党政府在运送文物的同时 , 还要求所有的大学生都不准逃难出城 。 对于此举 , 鲁迅写了多篇文章给予驳斥、讽刺 , 这首诗就是改写崔颢的《黄鹤楼》以讽刺、抨击国民政府 。
|崔颢《黄鹤楼》诗一出,无人敢与争锋,李白、鲁迅却争相模仿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