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慧#王阳明的“看花论”,真的是唯心主义论调吗?我们该如何去理解?

王阳明是我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之一,有关他“知行合一”的理论,研究即便是数百年后的今天也没有中断,奈何其中蕴含的哲理实在是繁杂庞大,所以没有谁敢说完全参透了当年王阳明先生提出的一切哲学观点。
这其中就有一个故事颇值得寻味,就是网友们戏称的“看花论”,即古籍中记载王阳明先生曾经说过的“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后世在研究这句话的时候,常常习惯于冠上“唯心主义”的帽子,那么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又应该如何去正确的解读这句话呢?

大慧#王阳明的“看花论”,真的是唯心主义论调吗?我们该如何去理解?
文章插图

图片:女子看花剧照
一、王阳明的心学之路
1、原文的出处
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必须要声明一点,王阳明先生开创的“心学”绝对是博大精深的,大慧个人认为完全不次于历史上的诸子百家的任何一派,至今哪怕是哲学大师、国学大师也难解其中很多奥秘,我等也就是尝试以自身的体会来解读一下。
首先我们要知道这句话的出处,是源自于王阳明弟子选编的《传习录》一书,这部著作中主要收录了王阳明先生的言行,和儒家的《论语》性质上差不多,这个典故在书中《钱德洪录》里,原文在这里就不给大家赘述了,大体的意思给大家总结下吧。
说是有一天王阳明和朋友一起到南镇这个地方游玩,在游玩过程中,朋友用手指着岩石中的花树问:“都说天底下没有心之外的东西,那么这些花树都在深山角落中自生自灭,这和我们的心有什么关系呢?”
王阳明听了之后笑了笑说:“你没看见这些花草树木的时候,它们和你的心一样,都是寂静、孤独的;当你现在看到它们的时候,这些花草树木的颜色才开始鲜艳了起来,由此可见,它们并不在你的心之外啊!”

大慧#王阳明的“看花论”,真的是唯心主义论调吗?我们该如何去理解?
文章插图

图片:王阳明和朋友游玩剧照
2、观点的源头
后世学者在研究这句话的时候,常常会冠以唯物主义的概念,但大慧个人觉得是不恰当的,因为所谓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等等,都是源自于马列思想后,在古代中国哲学体系中几乎是不存在这个概念的,因此不能如此进行对比。
想要理解这句话,关键在于对“心外无物”的理解,“天下无心外之物”,是王阳明心学中很重要的一个观点,对中国古代哲学比较了解的朋友一定知道,这个观点针对的是朱熹提出的“格物致知”。
朱熹的观点认为,这天下的万事万物都是有定数、有定理的,只有接近事物本身,观察事物本身,才能够逐渐得到真知。据说当年王阳明还没有这么高深境界的时候,也受到了朱熹这个理论的深刻影响,并且十分痴迷。
为了探寻其中的奥秘,他开始践行“格竹七日”,也就是在大院子里坚持观察竹子7天,期间不吃不喝,也不动弹,结果呢?王阳明因此而大病一场。
之后病痊愈了,他就对朱熹的这个观点产生了严重的质疑,随着王阳明在哲学之路上越走越远,体会越来越深,“心外无物”的观点也就出现了,后来还有了“致良知”的学说,这就是后话了。

大慧#王阳明的“看花论”,真的是唯心主义论调吗?我们该如何去理解?
文章插图

图片:竹子剧照
二、核心的理解
1、心外无物的理解
“心外无物”这个说法的根源,是宋代时期思想家陆九渊提出的“心即理也”的说法,王阳明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总结,认为在人的主观意识之外,是不存在任何外物的,是不是听起来有点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