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田野发掘中认识历史、解码文明——扎根考古一线的年轻人( 二 )


燕妮:
为长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贡献力量
“一个女孩子 , 怎么会想要走考古这条路的?”每当提起自己的职业 , 燕妮总是会被这样问 。
1981年出生的燕妮 , 是重庆文物考古研究院女子考古队项目负责人 。 高中时 , 一次偶然的机会 , 燕妮读到了考古学家、科幻作家童恩正写的《古峡迷雾》 。 这个讲述20世纪20年代中美联合考古队寻找失踪的中国籍队员遗骸的故事 , 激发了燕妮对考古的兴趣 。 高考填报志愿时 , 燕妮选择了吉林大学的考古专业 , 毕业后来到重庆市文物考古所 , 从事田野考古发掘及研究工作 。
然而 , 当燕妮真正进入考古第一线时 , 她才发现考古没有想象中的简单 。 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 , 以三峡考古工作为契机 , 重庆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 2012年 , 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女子考古队应运而生 。 这是一支以女性专业力量为主体 , 涵盖了男性技工、保安人员的综合性团队 , 燕妮是其中一员 。
燕妮和女子考古队队员们主要负责重庆三峡库区消落带的地下文物抢救性发掘 。 每年5月底 , 消落带江水水位会降至150米左右;9月初 , 蓄水水位会重新升至175米左右 。 因此 , 每年留给考古队的发掘时间仅3个月左右 。 燕妮说:“在清理墓葬的过程中 , 我们需要不时去修整墓圹 , 当器物露头后 , 我们还要蹲在坑里 , 一件件清理、绘图 , 身上的衣服是湿了干、干了又湿 , 但姑娘们都咬牙坚持了下来 , 尽心尽力完成项目发掘工作 。 ”
除了担任女子考古队的队长 , 燕妮也是一位妻子、母亲 。 为了考古事业的发展 , 燕妮牺牲了不少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 。 从2006年至今 , 她每年少则6个月、多则10个月奋战在田野一线 , 承担了30余项田野工作 。 虽然辛苦 , 燕妮却对女性参与考古事业充满信心:“从国际、国内实践来看 , 女性考古工作者发挥了细致、感性的特点 , 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都有非常出色的成绩 。 作为一名从事考古工作的女性 , 我会以乐观的态度和专业的素养 , 完成田野考古的各项任务 。 ”
从业16年来 , 燕妮和女子考古队队员们在一次次的田野发掘中 , 完成和历史的对话 , 破解未知的谜团 。 她不但实现了自己最初的梦想 , 也深感肩负重任:“我个人的成长 , 不但是重庆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蓬勃发展的一个投影 , 更是中国文化自信散发光辉的一个见证 。 ”最近 , 燕妮带领女子考古队正在重庆市涪陵区小田溪巴人墓群开展主动性考古工作 , 并启动了小田溪考古遗址公园的规划编制工作 。
邱振威:
触碰人类最广泛时空范畴的学问之一
“航空遥感 , 似鹰击长空 , 扶摇直上;田野丈量 , 若诗遇远方 , 闲庭信步;水下解密 , 如鱼翔浅底 , 烝然罩罩 。 聚落起、景观成、家户见 , 分地层、辨类型、论文化 , 探远古人类 , 观民族民俗 , 赏艺术理念 , 叹人文科技 。 结构成分如何 , 工艺生计哪般 , 食性惯习怎样 , 基因选择为何……”在纪念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的文章中 , 有一篇名为《我心中的考古》 , 国家博物馆环境考古研究所所长邱振威在文中这样描述考古工作 。
1990年8月出生的邱振威 , 2006年进入安徽大学学习考古专业 , 2015年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科技考古专业毕业后 , 进入国家博物馆工作 。 邱振威坦言 , 当初他是被调剂到考古专业的 , 曾经历了犹豫纠结 , 但慢慢地发现了考古的乐趣 。
学习考古15年、工作6年多 , 邱振威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 。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雪南遗址 , 是邱振威作为执行领队开展考古发掘与资料整理的首个考古项目;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康保县兴隆遗址 , 新的发现不断刷新他对七八千年前坝上地区文化面貌的认识 , 也触发了他对中国北方史前考古学文化发展演变的研究兴趣;对于海南省东方市的荣村遗址 , 邱振威参与田野发掘、资料整理 , 并完成出土植物遗存的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