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楷书,有六朝碑味……

楷书发展至唐代已经高度成熟 , 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 之后学楷者无不以唐楷为则 , 难以逾越 。 直到元代 , 赵孟炬用行书的笔法 , 对唐楷进行改造 , 楷书为之一变 , 从此书法史上便有了与唐楷“颜、柳、欧、褚”相题并论的“赵楷”之说 。
【|这楷书,有六朝碑味……】清代邓石如 , 楷书取六朝碑法 , 兼取欧阳询父子体势 , 笔法斩钉截铁 , 结字紧密 , 得踔厉风发之势 , 在唐楷之外另辟新路 。 其楷书作品的成就虽未能与“颜、柳、欧、赵”相提并论 , 但从书法史的角度来认识 , 其开创性的楷书取法 , 成为清代碑学运动之实证 , 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 具有深远的意义 。
|这楷书,有六朝碑味……
本文图片

邓石如《赠肯园四体书册楷书》(之一) 31.5×16.5cm
我们知道 , 汉魏六朝 , 正是社会大动荡时期 , 从文字学的角度看 , 正是隶书向楷书的过度时期 。 楷书到了唐代才全面成熟 。 邓石如的楷书取法迥异于当时书家 , 不取成熟的唐楷 , 而是取法于楷书形成期的六朝楷法 。 这其中有时代书风的大背景 , 也有邓氏个人追求等因素在起作用 。
那么 , 时代书风的大背景是怎样的呢?邓氏的个人追求又是怎样实现的呢?
下面我们先来看看邓石如所处的时代书风大背景 。 清代初期的书法继承明代之余绪 , 书坛上有影响的书家以王铎、傅山、朱耷、归庄、宋曹、冒襄等为代表 。 他们皆擅长行草书 , 其中王铎、傅山、朱耷之影响尤大 。 明代末年狂放不羁的书风 , 清代没有得到发展 。 书风是时代之反映 , 清代禁锢文化的政策使狂放书风失去了良好的生存土壤 , 所以清代书法家中写狂放草书者也少 。
清代皇帝中康熙皇帝酷爱董其昌书法 , 乾隆皇帝推崇赵孟炬书法 , 受此影响 , 一般书法家只奉赵、董为典范 。 清代科举所使用的馆阁体要求乌、方、光 , 一时书风出现靡弱妍媚之风气 。 当时代表书家有沈荃、高士奇、陈奕禧 , 以及号称“康熙四大家”的笪重光、姜宸英、何焯、汪士桠 。
|这楷书,有六朝碑味……
本文图片

邓石如《赠肯园四体书册楷书》(之二) 31.5×16.5cm
清代中期书法家张照、汪由敦、孔继涑等 , 皆以帖学为本 。 其中 , 张照行楷初学董其昌 , 继学颜真卿、米芾 , 有所成就 。 这一时期的帖学四大家为刘墉、王文治、梁同书、翁方纲 。 刘墉书法取法董其昌 , 晚年涉及碑学 , 力求沉稳厚重 。 王文治书法以风神取胜 , 稳健中透发出秀逸之气 。 梁同书的楷、行书 , 皆以秀逸取胜 。
翁方纲书法擅长小正楷 , 学唐碑不余遗力 , 亦涉猎汉碑 。 此外 , 姚鼐行书的萧疏澹宕 , 成亲王(永藜)楷书、行草的典雅端丽 , 钱澧颜体楷书的丰腴厚润 , 铁保行草书的雄厚遒丽 , 以及张问陶、郭尚先等 , 书法皆颇有名 。 当时的主流书风有“翁、刘、成、铁”四大家之说 , 即翁方纲、刘墉、成亲王(永藜)、铁保四位书法家 , 他们的知名度在当时也是无人能够相比的 。
|这楷书,有六朝碑味……
本文图片

邓石如《赠肯园四体书册楷书》(之三) 31.5×16.5cm
乾隆、嘉庆年间 , 学者们研究金石考据之风兴起 , 书法家们也从金石考据学中开阔了眼界 , 碑学风气渐开 。 邓石如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从事着他的书法创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