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李白的《侠客行》豪气干云,元稹不服气也写了一首,侠者之气更盛

在这一首诗中,李白借历史上朱亥、侯嬴等燕赵侠士潇洒豪迈的行为,表达了自己“靖边卫国”、“功成身退”的终极人生理想。“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也因此成为李白个人形象的标志。
李白&李白的《侠客行》豪气干云,元稹不服气也写了一首,侠者之气更盛
文章插图

不过,很少有人知道,元稹也作过一首《侠客行》。在元稹笔下的侠客,表面上看起来和李白笔下侠客形象大相径庭。
如果说李白笔下的侠客是“春秋之侠”的话,那么元稹笔下的侠,则更像《昆仑奴》、《红线女》中的“传奇刺客”。
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象,也许描述的本是同一类人,只是叙述者所站的视角不同而已。在这些侠客的身上,同样背负着沧桑岁月,搅动了历史风云。他们上天入地,来无影去无踪,让人闻风丧胆。
《侠客行》——唐·李白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诗歌意译:
燕赵侠客戴着武士巾,手里提青光闪闪的宝剑,在暗夜里行进。他骑着白色的马,配着银色的鞍。纵马飞驰,快如天上的流星。马上十步取敌首,飞身千里遁无形。
功成潇洒身隐退,仗剑杀人不留名。侠客拜访信陵君,不羁礼节与言行,脱下宝剑膝前横。烤肉送给朱亥品,美酒拿去敬侯嬴。
李白&李白的《侠客行》豪气干云,元稹不服气也写了一首,侠者之气更盛
文章插图

三杯好酒一下肚,英雄一诺重千钧。诺言有多重,五岳都嫌轻。眼花耳热后,一股意气生。豪气冲霄贯白虹,天下有事要发生。
原来是信陵君要“围魏救赵”,用了侯嬴的计谋。朱亥挥动大金锤,勇猛顽强惊全城。千古二侠英名在,威风赫赫大梁城。
就算是死了,他们的英雄事迹也会流芳万代。没有白活一回。当侠客那么好,谁还能像杨雄一样,死守书斋去写什么《太玄经》。
李白这一首诗,抒情与叙事相结合,细节描写比较有代入感。他推崇的燕赵侠客,是春秋侠客与魏晋侠客的综合体。
你看这一位大侠,出场的时候穿得非常普通,只是戴了一顶没有花纹的武士帽。可是他手上的武器不凡,乃是著名的“吴钩”。那是春秋时期流行的一种弯刀,后来的将军们,往往带着它去驰骋沙场,为国效力。
另外,这位侠客骑的是白马,还配了精美的银鞍。这和晋魏时期,文人夸耀侠客的宝剑和名马有关。有名剑有宝马,侠客就如鱼得水。
李白&李白的《侠客行》豪气干云,元稹不服气也写了一首,侠者之气更盛
文章插图

你看他飞身上马,只跑出了十步,就抬手削下了敌人的首级。这时候马的脚步依然没有停下来,眨眼间已经跑出了千里之遥,就像是暗夜天空中划过了一道流星。
侠客仗剑杀人是为什么呢?他不求名,只为了“义气”二字。于是在后半部分,李白就让他的燕赵侠客走进了历史。走到了“围魏救赵”的前夜,走到了信陵君的宴席上。
他不请自来,自己坐下,把宝剑随意往膝头上一放。然后就和朱亥、侯嬴这二位英雄打成了一片,建立了一翻功业。
这样的生活是多么惬意啊,为了“侠义”为了“诺言”,就算是死了也会流芳百世。再看看杨雄那个“书呆子”,关起门来修什么《太玄经》。头发都弄白了,很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