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可以言诗:两首合格律的七绝修改回复( 二 )


刨除地名影响,诗本身还可以,但是也有不顺畅的地方——自然是强塞地名惹的祸,比如“烦嘲骏马陷溪淖”,如果不是要强行塞入慈溪的“溪”,改成“烦愁骏马陷泥淖”,是不是念起来就舒服多了?或者干脆把“陷”字改成合正格的平声字:“烦愁骏马囚泥淖”——因为诗题为《嘲》,咱们将诗内的“嘲”字去掉,是可以的。
如果觉得“囚”字不生动,那我们就使用“跌”字,虽然是入声字,但是现在发一声,至少在吟诵的时候就会减弱“骏马陷泥淖(仄仄仄平仄)”中平声太少的感觉——“烦愁骏马跌泥淖”。
“佳州”这个词反正是虚指,不如用大家都熟悉的“家乡”不好吗?“欢”也不对,有谁把“欢迎”简称为“欢”,不都是简称“迎”吗?何况“欢”字还明明白白地挤韵。我们用仄声字归入正格——“哪日家乡得我还?”,实际上是“我哪日得还家乡”的一种有意思,更有节奏感的表述。
注意“得”字为入声字,所以平仄关系反而合正格了。
七绝@可以言诗:两首合格律的七绝修改回复
文章插图

前面两句,因为地理知识困乏,就不改动了。所以这首七绝调整理顺之后就是这个样子:
《嘲》可恨之江疫浪顽,杭生甬卷越连环。烦愁骏马跌泥淖,哪日家乡得我还?
注意,因为这类诗内容的特殊性,是无法从内容意境上做出调整的,仅仅是从字词平仄和表达通顺上下了点功夫。即使如此,对于一个外地人来说,要读懂这首诗,还是需要花些力气。当然对于囫囵吞枣的读者来说,倒是无所谓。反正你说的是浙江疫情嘛,我管你“杭甬”是哪里,“越”又是哪里?
再来看第二首,这一首没有题目,也没什么必要,因为更加没什么内容。
第一首诗还在陈述事实,并发出自嘲的感叹,这第二首就有点往口号体发展了,当然,没有了那些折磨人的地理问题,就显得更加“浅白”了。
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风定绿浙群山。巨龙复舞九天动, 旧魅新冠一掌删。
前两句有些承接《其一》的意思,但又没有完全承接,还算是讲了一些美好愿景。意思也没必要解释了,这还看不懂的,也就不要说写诗了。
七绝@可以言诗:两首合格律的七绝修改回复
文章插图

这里只讲一下如果是我,会怎么处理。首句“明月何时照我还”,平仄为“平仄平平仄仄平”,不就是“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不和“哪日家乡得我还”一样吗?意思也一样,那不干脆就使用第一首的最后一句做这个起句不好吗?更确定二首诗的连贯性,这多有意思?
其实我们也可以用“明月何时照我还”作为第一首的尾句,更好更顺。只不过这是王安石的原句,偶一借用无妨,两首诗都用,就显得有点儿厚脸皮了。
所以我们使用自己的“哪日家乡得我还”。
同时因为有第一首作品的详尽地理位置交代,对句里面的“浙”字也就不要再出现了,重复出现有什么意思?我们多出一个字,那么就把山名细化,找个合平仄的杭、甬、越的景点即可,“玉皇山”、“凤凰山”都可以,只要是“仄平平”就行。
既虚指了浙东,又有细致落实。
所以这两句要是我写,会更偷懒:“哪日家乡得我还?春风定绿凤凰山。”
后两句要怎么改呢?像这种凭空大言“巨龙复舞九天动”,是最不好改的,因为这是完全没有生活细节的凭空想象,而且只是一种比喻,所以就不改了,改了就不是他的诗了。但是第四句需要理顺,什么叫“一掌删”?这明显就是第三句吹得太高大上,第四句接不上气了,随便找个韵字把这句完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