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熙$中国艺术的两种境界( 二 )
文章插图
郭熙《树色平远图》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宋元意境与前此审美风格显然不同,山水的淡逸之风劲吹,幽深清远的园林艺术的发展,平和淡雅的诗学境界的风行等等,形成独特的宋元风格。在这里我们看到火气、躁气渐渐淡去,压抑的美感让位于无冲突的美感,人与对象相互摩戛的作品少了,而表现一片天和境界的艺术蔚成风尚。王国维所谈的无我之境和有我之境,有我之境,由“动之静时得之”——在冲突中寻求和谐,无我之境,于“静中得之”,即无冲突的和谐。宋元以来,无冲突的和谐显然占有高位。
如赵孟《水村图》,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为子昂代表作品之一,董其昌认为此图“萧散荒率”,是平远的代表作品。
文章插图
赵孟《水村图》故宫博物院藏
图写江南水乡之景,图中并无复杂景物,都是平常景观,远山,丛树,隐隐约约的小桥,平和淡荡的湖水,水中偶见苔荇,细径婉蜓,自前向远方望去,真是“极目之旷望也”,画面中段为大片的水体,几近空白,成为一巨大的性灵吞吐空间。
文章插图
《水村图》局部
树是低树,矮矮临风;山取其平,一抹淡痕。一切似乎都是不经意的,平常的,悠然的,笔致细腻温软,几乎淡尽了一切火气:激越的格调,转为平和的渔歌:压抑沉闷的色彩没有了,长天、云物、空景、明湖……有烟景,但并不朦胧;有暗色,但并不沉闷;水乡风起,并无冲天激浪,一切都不遮人眼目,一切都在人心灵把握中。这样的景色,写出一片胸怀,一片境界,一片天与人的对歌,一丝悠然的等待。
文章插图
牧溪《潇湘八景之烟寺晚钟》富山纪念馆藏
北宋以后,“潇湘八景”(山市晴岚、远浦帆归、平沙落雁、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夕照、江天暮雪、洞庭秋月)的流布,也从一个侧面看出这种审美风尚的变化。“潇湘八景”风行于世的艺术现象,突出反映了中国艺术对宁静悠远境界的追求。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以潇湘八景为内容的艺术创造,开创了中国艺术的新时代,反映了中国艺术由外在世界走向心灵纵深的过程,凸显了中国艺术自北宋以来更重视内在心灵体验的事实。和谐的中国美学规范,发展到此时,更重视人内在心灵的和谐。八景之妙在平和,在悠淡,在空明,在心灵的安顿。
文章插图
牧溪《潇湘八景之洞庭秋月》德川美术馆藏
中国艺术家对万物,对世界,几乎富有一种宗教性的情怀。享受世界的亲和是中国美学的重要思想。画家倪云林也是一位出色的诗人,对这一境界他深有体会。他作诗道:
荷叶田田柳弄荫,
孤蒲短短径苔深。
鸢飞鱼跃皆天趣,
静里游观一赏心。
其间荡漾着一种怡然的生命情调。
表现人与世界的亲和感,沈周可说一个代表,他笔下的山川风物,宁静而非喧嚣,洁净而非芜杂,飘远而非世裕,淡逸而非繁富,幽冷而非热烈。他的画总是那样平和。他在自作之《云山图》中说:
看云疑是青山动,
谁道云忙山自闲。
我看云山亦忘我,
闲来洗砚写云山。
将平和的心灵融入云山之中。
- 美丽家园@落叶课堂后,居然涌现那么多蓝媒“艺术家”
- 袁侃@当石库门遇上当代艺术,来今潮8弄体验一场“城市奇遇”
- 希腊人$古希腊眼里的中国,犹如“神族”一般,中国人看了都难以置信
- 冬奥&青年艺术家走进怀柔山村送春联写福字,冬奥元素融入乡村年味
- 艺术家$俞晓夫新展:信笔“闲聊”,灵动的“上海表情”跃然纸上
- 中国美术!广州美术学院战“疫”作品即将亮相迪拜世博会
- 作品展|郑海鸥艺术作品展在阳江市美术馆展出
- 矿晶|椰视频|“国际矿晶艺术展·晶华”海口展出 展出33件珍贵矿晶藏品
-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其实后面还有3个字,原来我们一直误解了
- 中国传统文化#五月,一首诗站在窗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