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史|画坛奇才周廷旭

1931年9月2日 , 位于中山公园的天津市立美术馆 , 走进了一位气宇轩昂的年轻人 。 他是刚从英国载誉归来的画家周廷旭 。
成立于1930年10月的天津市立美术馆 , 是中国近代最具影响力的公立美术馆 。 成立之初 , 馆长严智开学习日本、欧美博物馆建馆理念 , 广聚美术人才 , 举办一系列展览会 , 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 那时南北往来的文化人到天津 , 必到美术馆 。 徐悲鸿、潘玉良等画家曾远道而来 , 齐白石、李可染、李叔同、雷圭元、李超士等人更是慷慨捐赠自己的作品 。 20世纪30年代的天津美术馆是南北方艺术家交流的重要阵地 , 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
周廷旭1903年生于福建厦门 。 父亲是传教士 。 14岁时 , 他被父亲送到天津新学书院学习 。 新学书院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 比如文物学家张伯驹、物理学家袁家骝、翻译家杨宪益、戏剧艺术家黄佐临、教育家罗光道以及医学家刘瑞恒、朱宪彝等 。 其实在早期毕业的学生中 , 还有这位画坛奇才周廷旭 。
1920年 , 周廷旭从新学书院毕业后前往美国 , 进入哈佛大学 , 学习艺术史、建筑和考古学 。 很快 , 他发现自己的兴趣不在于此 。 1921年 , 自行转入波士顿美术博物馆艺术学院 , 拿起画笔学习绘画 。 但这与周父的希望大相径庭 。 在父亲的逼迫下 , 周廷旭到了伦敦 , 在姐姐的监督下进入大学学习 。 时间不长 , 心怀艺术之梦的周廷旭再次逃离 , 来到巴黎高等艺术学院 。 这次父亲以中断经济支持为威胁 , 周廷旭只得被迫返回英伦 。 1924年 , 周廷旭在伦敦大学注册 。 但是梦想的力量超乎寻常 , 1925年2月 , 他终于踏上了向往的艺术之路 , 进入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学习 。
1925年 , 周廷旭获得兰瑟最佳作品奖 , 并获得由王室赞助的皇家学院奖学金 。 1926年 , 他被选为英国艺术家皇家学会会员 , 成为该学会唯一一位外籍会员 。 这一年 , 他还获得了皇家学院银质奖章、克雷斯威克奖 。 1928年获英国皇家人物画银质奖章、法国油画沙龙奖、第二届伦敦阿米蒂奇奖 。 1929年他的《约克郡风光》获英国皇家学院金质奖章透纳奖 。
周廷旭在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学习时 , 每一个假期都外出写生 , 不停地创作 。 在他的画笔下 , 英国的港口、乡村被独特的视角构建 。 他的绘画有欢快、柔软的色块 , 细腻饱满的笔触 , 在英国大受欢迎 。 从最初在新英格兰艺术俱乐部举办展览到参加1926年伦敦皇家协会秋季展览 , 再到1928年作品在奥勒姆美术馆亮相 , 多次参展扩大了周廷旭的影响 。 1929年 , 他在克拉里奇画廊首次举行个人展览 。 这个展览因玛丽女王率王室亲临现场“并以250英镑购其画作一幅”而受到媒体追捧 。
英国主流社会开始接纳并欣赏这位中国青年画家 。 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毕业的周廷旭 , 很幸运地开始跟随大英博物馆中国分部主任、东方学家劳伦斯·本扬研习东方艺术 。 从小接受西式教育的周廷旭 , 开始了对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的了解与思考 , 他的绘画也添入了一些东方色彩 。 这期间 , 他在伦敦和利物浦多次举办个展 , 作品一路畅销 。
远离欧洲的澳大利亚媒体 , 也对周廷旭赞美有加 。 1930年1月27日 , 澳大利亚珀斯的《每日新闻》报道了周廷旭获奖的消息:“在皇家学院 , 不知道是否有比卓越的中国青年周廷旭更成功的学生?周廷旭先生获得了他所参加的每一种比赛的奖牌和奖金 。 ”“周不仅是一位有天赋的画家 , 而且还以其谦谦风度受人欢迎 。 他涵纳西方文化 , 却不忘记古老的传统……他的英语无与伦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