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十四五青年说|彰显“中国审美”,非遗“年轻化”我们在路上( 二 )


天不遂人愿 , 就在她经历重重困难终于成长为一名匠人后 ,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 , 让当地的银饰饰品行业进入寒冬 。 在同一条街开了十几年店的邻居大哥也关了店 , 准备外出打工 。 潘雪到今天也依然清晰地记得大哥临走前的那句话:“现在靠着做银饰的手艺已不能养活咱了!”痛定思痛 , 潘雪觉得曾经是苗家人引以为傲的手艺不应如此没落 , 于是她决定通过直播的方式让大家了解这项非遗技艺 , 挽救濒临倒闭的银饰铺子 。
传承|十四五青年说|彰显“中国审美”,非遗“年轻化”我们在路上
文章图片

潘雪在工作中 。 受访者供图
在最初直播的时候 , 潘雪心里满是挫败感 。 因为不懂直播技巧、缺少新意 , 导致直播间的人寥寥无几 。 “最初只有四个人观看 , 其中有几个还是我自己的小号 。 ”她说 。 为了让更多人看见自己的直播 , 潘雪煞费苦心 。 没有直播技巧 , 她便到其他主播那里取经 , 同时在银饰制作上也不断创新 。 传统的苗族银饰讲究“以重为美”“以多为美”“以大为美” , 但这并不适合现代年轻人佩戴 , 于是潘雪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 , 将传统的大吊坠改做成精致的小吊坠 。 同时 , 她从日常生活入手 , 设计制作复古餐具等系列的小银饰 , 这些作品受到很多顾客的欢迎 。
除此以外 , 潘雪还通过拍摄有剧情的短视频为直播间引流 。 她曾拍过一个视频 , 视频主要介绍了外婆、妈妈、女孩这三代人之间传承银手镯的故事 , 这也是她自己的故事 。 潘雪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纪念已经去世的外婆 , 也想用这样的方式告诉大家 , 苗族银饰并不只是一件装饰品 , 还象征着他们精神文化的传承 , 亦是情感的纽带 。
“只有心怀热爱 , 才能够坚守这门手艺 。 ”潘雪说 。 在她看来 , 这些手工打造的银饰是带有生命力的 , 她希望传统技艺能够被现代人重视起来 , 希望有更多人愿意去学习、传承、创新这项技艺 。
古老的非遗 , 更需要当代的表达
近年来 , 不只是潘雪 , 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到非遗技艺的传承行列中 。 在抖音搜索“景韵阁掐丝珐琅” , 这是掐丝珐琅制作技艺第四代非遗传承人林小洁的抖音账号 。 账号显示粉丝12万 , 获赞84.9万 , 其中获赞最多的一条视频点赞量达51.2万 , 评论量1.4万 , 视频内容为景泰蓝掐丝珐琅画“五福祝寿”的制作过程 。
林小洁于2012年毕业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 学的是戏剧影视设计专业 , 2016年从媒体辞职 , 开始从事掐丝珐琅创作经营 。 “这是一门可以凝结我创作、设计所有热情的事业 。 ”她说 , 林小洁的父亲也从事过一段掐丝珐琅的制作工作 , 但是作品卖不出去 。 她分析的原因就是样式陈旧 , 不受大众喜爱 。 “所以我就想做一些创新 。 包括图案创新和形式创新 , 它可能是一个国潮风格的包、一个首饰盒、一个戒指或者台灯、茶盘等 , 可以是各种形式 , 而不仅仅局限于装饰画或花瓶等固有形式 , 它可以融入我们的生活 。 ”
传承|十四五青年说|彰显“中国审美”,非遗“年轻化”我们在路上
文章图片

林小洁在工作中 。 资料图
除此之外 , 林小洁特别注重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 。 淘宝店铺、微信公众号以及抖音等短视频平台 , 都有她的作品展示 , 且内容制作精良 。 “去年疫情期间 , 短视频受到更多关注 , 再加上疫情期间都居家隔离 , 我的掐丝珐琅DIY视频也就一下火了起来 , 带来了大量客流 。 我们拍摄的短视频也带动了整个行业销量的提升 , 能看到自己的努力带来大众对这个行业的关注度提高 , 还是挺有成就感的 。 ”她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