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作者 | 椰子树
当影评人喜欢、观众不买单 , 当观众拍手叫好、影评人开始举起话筒批判 。 这样的场景频频出现在综艺《导演请指教》中 。
无独有偶 , 今年还有一档导演类综艺《开拍吧》也在无意中剑指了这种矛盾 。
导演王珞丹在节目中拍的第一个短片 , 首先是在影评人群体中产生了1分和9分的两极评分 , 最后在平均分上成为了影评人给出的最低分短片 。 但面向观众公映后 , 却又成为评分第一的短片 。
在这两档不同的节目中 , 影评人环节的设置都如出一辙的清晰、且被重点呈现 , 这种矛盾也被揭露得更为明显 。
一向以“批判性”、“犀利”闻名的影评人群体在率先播出的《导演请指教》中吸足了睛 , 另外也激发了大众对影评人群体新一波的讨论:评价真的越犀利越好?学院派应该具有优越感吗?这些评价真的有用吗?
甚至有观众在节目中直接针对一些影评人发问 , “就像嚼甘蔗 , 我要去吃人家嚼过的 , 然后再去嚼第二遍 , 那有意义吗?”
回到现实来看 , 最近上映的《雄狮少年》和《误杀2》出现了相同排片、档期但评分和票房倒挂的现象 , 这似乎更加说明影评人群体在某个层面上的失语 。 也许是时候讨论另一个问题了:当影评人们不可避免的成为电影舆论生产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时 , 什么才是好的影评?
一、影评人&吵架综艺 , 应该被批判吗?
《导演请指教》上线后 , 一度被受众调侃为是“吵架综艺” , 不同影评人、观众间的观点冲突构成了节目最大的戏剧化看点 。
现实生活中 , 诸多影评人们在网络上发表评论 , 司空见惯到几乎被观众忽视 , 但这样一个直面创作者、也直面同行的场所却让他们第一次被聚集起来、也重新开始被观众讨论 , 这背后剪不断理还乱的现场效果倒是符合了一档综艺节目的逻辑 。
此前 , 参与节目的导演钱宁黄曾向娱乐资本论形容 , 在第一期录制时 , 在场的50位影评人举起了一百双手 , 每个人似乎都有一肚子话要说 。 而正片体现出来的不仅是他们蓬勃的表达欲 , 还有“犀利”“爱批判”甚至是“固执”的形象 。
在一档综艺节目中 , 影评人的固有印象被放大 , 成功的达到了节目效果 , 但在另一方面也成为了槽点 。
依旧以这档节目为例 , 有几个槽点还挺值得一提 。
其中一个就是开篇引述的“嚼甘蔗”言论 , 这发生在第一个被中止放映的短片现场 。
导演梁龙 , 由摇滚歌手跨界而来 。 此前没有拍过长篇 , 对电影理论也知之甚少 , 在节目中尝试了一种新鲜的拍法 。 但观众因为“看不懂”而按下了暂停键 。
在场的专业影评人则几乎都在叫好:实验、先锋、情感丰富、难以被解释、但就是喜欢 。 甚至有影评人表示 , 他们的职责就是为了帮助观众理解“看不懂”的电影 。
文章图片
只是观众依旧非常不买账:“一部好的作品 , 我觉得至少要让大部分人理解吧 , ”看不懂并不代表很低级 , 一位观众在节目里情绪激动地说到 。
一些专业影评人越来越曲高和寡 , 这是在背后引起槽点的原因之一 。 除此之外 , 过于强调技术的“学院派”影评人在其中则显得更加惹眼 。
节目中 , 导演包贝尔的短片在故事可看性和情感层面上都得到了大众的好评 , 但依旧遭到了不同的批评 , 其中北电教授的“批评”如同在批改学生作业:双线叙事混乱、动机不成立、没有扣到主题 。 在技术层面上的问题似乎显得非常迫切 。 包贝尔作为演员转行当导演 , 自知技术欠佳 , 回应道 , :会继续把老师的课听完 , 听完可能就明白了 。
- 鹤岗|恭喜马丽,又搞砸了一部电影
- 电影|影院为了宣传《水门桥》,拼出易烊千玺敬礼形象,成品大为震撼
- 海市蜃楼|《海市蜃楼》看完这电影脑子不够用了!
- 现实|《姐说电影》No.4:娄烨电影坎坷的那些年
- 电影|《复联4》导演解释3小时片长 为防剧透将写公开信
- 电影|《反贪风暴4》路演开启 刘梦娜等演员即将现身禅城
- 电影|《反贪风暴4》:林德禄请停止拿烂片圈钱
- 电影|《反贪风暴4》的结局是为第五部做准备吗?
- 电影|有尺度,也有深度,这5部电影值得推荐,点赞收藏
- 现实|《独家头条》:一部具有现实质感的职场推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