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话语权消失,被嘲“孔乙己”,影评人只能当综艺咖吗?( 三 )


电影|话语权消失,被嘲“孔乙己”,影评人只能当综艺咖吗?
文章图片

这样一来也就造成了某些专业影评人的“权力稀释” 。 对于宣发公司来说 , 他们不再是营销策略中的重点 , 对于观众来说 , 买不买票进影院也和这批人的审美取向不产生联系 。
电影大V博主“黑光乍泄”曾在微博上发布了对一部恐怖电影的好评 , 言辞生动 。 也是因此真的带动了一批受众走进影院 , 但很多观众反馈的是并没有那么好看 。 虽然这位博主后来被一些人所批评 , 但实际上 , 一位从业者告诉小娱:“有时候我们宁愿需要这样的来带一些热度 , 可能也不需要某些专业影评人去给一些曲高和寡的点评 。 ”
当然 , 把黑的说成白的并不该提倡 , 但是 , 对于自媒体类的影评人群体来说 , 通过图文、甚至短视频帮电影做话题发酵 , 确实是更符合片方需求的一件事 , 这也让他们在行业中的位置变得重要 。
从另一方面来看 , 大众观影团、提前点映等营销方式的频繁使用 , 也让普通大众成为了第一批影评的生产者 。 在这种情况下 , 一些只会在自己的审美圈子中批判、甚至自嗨的影评人则面临着更加失语的境地 。
当影评人群体开始慢慢脱离观众 , 要么是遵从于资本 , 要么是只在乎自己高屋建瓴的文字之后 , 这个群体或许将真的只剩下哗众取宠 。 而对于一些与影评人不直接产生联系的行业从业者而言 , “只能说是尊重他们 , 但不会对我们(或票房)产生太大影响” 。 一位从业者说到 。 因为片方的需求、营销的侧重点、大众的偏好都已经不再会因为这批人而产生意志转移了 。
三、好的影评应该是怎样的?
但好的影评和影评人则是另外一回事 。
实际上 , 影评人这个标签 , 其实在很多时候是一张便利的通行证 , 只是看这张证会被如何运用而已 。
当好的影评人只做评论时 , 优秀的影评甚至是可以反哺于创作 , 也真的有创作者会愿意耐心聆听 。 另外 , 也有很多影评人会慢慢从一些辅助类创作工作过渡到制片人、甚至导演的角色 , 这到最后都成了电影行业创作中的中坚力量 。
而在市场中来看 , 好的影评 , 不论是来自于自媒体博主、或是更专业的资深研究者 , 除了最基本的对电影保有热爱、心存敬畏、保留真知灼见、不为了引导而去赞美或批评之外 , 更需要考虑到用户和影院之间的关系 , 或许也需要在多元化视角上懂受众 。
尤其是在片方的需求、营销的侧重点都往某个方向偏移时 , 好的影评人或许应该放大好的东西 , 对行业起到更加正面的作用 。
进一步地 , 当大部分的片子都拥有了影评人真诚的推荐后 , 当大家愿意为了优秀的作品而夸赞 , 为了不那么优秀的作品指出值得一看的亮点或是客观中肯的批评后 , 这个市场至少不会更坏 。
电影|话语权消失,被嘲“孔乙己”,影评人只能当综艺咖吗?
文章图片

【电影|话语权消失,被嘲“孔乙己”,影评人只能当综艺咖吗?】以及从另一个意义上来看 , 从综艺《开拍吧》中能看到 , 影评人给出的最高分短片和最低分短片在观众评分中是最低分和最高分 。 在这里 , 影评人又承担了一种“扩充大众视野”的功能 。
在《开拍吧》中给了导演郝杰10分的影评人图宾根木匠告诉小娱 , 在打分之初他就预料到这部短片在观众评分中会排在末位 , 但这并不影响他的打分 。 “我特别希望这个影片能被更多观众看到 , ”哪怕是不喜欢 , “也能够丰富视野 , 让整个(行业)多元一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