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从前世到今生 看资中三中如何续写“状元圣地”新篇章(上)

王章彬 封面新闻采访人员 黄晓庆
内江资中作为成渝线上唯一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 有“苌弘故里,状元之乡,山水资中”之称。千年州府,磐石古城;钟灵毓秀,人杰地灵;重教兴学,文风鼎盛。
自隋唐至明清开科取士1300多年间,四川总共出了20名状元。资中得天独厚,竟出了两名状元:南宋状元赵逵,清代四川唯一的状元骆成骧。
【 宋高宗$从前世到今生 看资中三中如何续写“状元圣地”新篇章(上)】为一探究竟,近日封面新闻采访人员来到了“状元圣地”—资中磐石古城状元街,走进资中历史上有名的栖云书院所在地—今资中三中。
宋高宗$从前世到今生 看资中三中如何续写“状元圣地”新篇章(上)
文章插图

资中三中
一个书院,走出过誉满桑梓的状元
宋高宗$从前世到今生 看资中三中如何续写“状元圣地”新篇章(上)
文章插图

清代状元骆成骧
宋高宗$从前世到今生 看资中三中如何续写“状元圣地”新篇章(上)
文章插图

南宋状元赵逵
在古成渝之间曾有一条驿道干线—东大路,它担负着成渝之间重要的交通运输任务。在资中县城北门关外,有一条初建于北宋雍熙年间的古街,这条街正是古成渝东大路上北出资中去往成都的必经之路。
在这条街旁,有一个名叫赵逵的读书人。其人从小聪明伶俐,喜吹洞箫,读书一目十行,并把自己居住和学习的地方命名为“栖云楼”。宋高宗绍兴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赵逵参加宋高宗亲自组织的殿试,一举中了状元。赵逵文笔优雅娴熟,似大文豪苏东坡,有“小东坡”之誉;赵逵性格刚毅、不依附陷害岳飞的奸相秦桧,宋高宗曾称赞他“卿不附权贵,真天子门生也”。
后人为纪念南宋状元赵逵而将此街命名为“状元街”。明嘉靖三年(公元1523年),家乡人为纪念赵逵,遂在其生活和学习的栖云楼处修建状元祠。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资州州牧舒翼重教兴学,遂将状元祠改建为书院,并以赵逵居住和学习过的“栖云楼”命名为“栖云书院”。
宋高宗$从前世到今生 看资中三中如何续写“状元圣地”新篇章(上)
文章插图

栖云书院旧址
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资州直隶州州牧高培谷和州学正包弼臣商议,决定扩建栖云书院,并将栖云书院改更名为“艺风书院”。艺风书院大胆改革文风,并从成都高薪聘请思想进步的蜀中名儒宋育仁(全国学界精英)、廖平(中国近代思想家)、杨锐(戊戌六君子之一)等先后来书院主讲,致使州县学子云集,“文风甲川南”。
骆成骧曾就读于艺风书院。高培谷十分注意培养人才,发现有才华的学生,便请名师重点培养,骆成骧就是其中一例。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骆成骧参加殿试,被“钦定第一”,成为头名状元,也是清代四川唯一的状元。骆成骧一生清廉自守,倾情教育,誉满桑梓。
因此一个书院成就了两位状元。到如今资中三中状元门的一副鎏金楹联“赵庄叔朝夕勤勉成大器吾侪楷范,骆成骧春秋苦读跃龙门学子佳圭”仍在传颂着“一街两状元”的佳话。
一条古街,积淀着底蕴厚重的文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昔日的东大路的印迹虽已渐行渐远,但沿途却散落着一路文化的碎片。
地处古成渝东大路的重要节点的资中磐石古城状元街,上天似乎对其格外眷顾。
伴着历史缓缓的车轮声,和着岁月潺潺的沙漏声,重龙山下,文武庙旁,状元井畔,岁月深处一缕文化的清流缓缓流淌……
在这里,散落在昔日古道的文化碎片积淀得格外厚重,以至于文化的碎片积淀成了一张文化名片。可以这样说,状元街就是资中作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一个缩影,更是资中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