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区$5.6万平方米!西城启动文物建筑腾退近60处

上周末,主题为“迈向世界遗产城市”的西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2021年会在什刹海边的地安门百货举行。此次年会大咖云集,“论见”西城,回顾西城区十年名城保护历程;国际国内嘉宾齐发声,共议世界遗产城市保护与发展。
西城区$5.6万平方米!西城启动文物建筑腾退近60处
文章插图


年会期间,与会专家聚焦“迈向世界遗产城市”这一主题,结合北京中轴线申遗工作的持续推动,通过主旨演讲、对话交流等相关活动,探讨工作方向和经验。
据了解,2011年4月13日,继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2010年10月宣布成立后,西城区在全市率先成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同时成立了由谢辰生等老城保护、城市规划、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德高望重的前辈专家组成的名城委专家顾问组。2017年又成立了艺术审查委员会,邀请活跃在相关领域实践一线的专家,为提升城市品质发挥智库作用。在连续举办十一届的年会上,顾问组专家都会到现场进行交流讨论,对西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进行点评,对今后更好开展名城保护工作提出非常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西城区$5.6万平方米!西城启动文物建筑腾退近60处
文章插图


十年来,西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不断推进,更多文物得到认定,更多历史建筑得以腾退、修缮、活化利用,更多历史文化街区实现更新,更多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弘扬,更多居民居住条件、生活环境得到改善,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十年来,西城区文物保护单位共计增加40处,历史建筑数量达到339处;累计启动文物建筑腾退近60处,约5.6万平方米,目前腾退数量大约65%;历史文化街区面积从1022.98公顷增加至1327.4公顷。
西城区$5.6万平方米!西城启动文物建筑腾退近60处
文章插图


十年来,西城区不断探索名城保护工作方法,名城保护实践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创设了申请式改善、共生院、责任规划师等既适合自身实际、又具有创新性的措施。加强文化资源挖潜,利用腾退文物、历史建筑等空间建设文化设施,提高文化服务效能。拓展文化传播途径,实施文化资源聚合等精品工程,持续推进“大都工匠”评选、“白塔夜话”等品牌活动,高品质建设和谐宜居之都的首善之区。
十年来,西城区始终以百姓为心,在保护更新中,以人民为福,尤其重视民生福祉的改善。西城区拥有博物馆共计55家,十年间数量翻倍;打造书香西城文化家园,让全区图书馆数量十年间增长38%,达到36家。致力于老字号保护及非遗传承,目前西城区共有老字号企业95家,中华老字号54家,北京地方老字号41家;非遗208项,占北京市国家级非遗29%,占北京市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7%。
据悉,十年来,名城委年会已经成长为一个西城区老城更新保护的工作平台、国际国内专家学者交流平台、公众参与名城保护互动平台,受到国际国内同行瞩目。年会主题从一开始的“科学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打造首善之区”,到结合城市发展的“街区整理”“转型发展”“可持续发展”,再到结合遗产保护先进理念的“名城价值再审视”,反映了西城区名城保护工作重点的及时变化和工作思路的不断拓宽。
此外,年会期间,由西城区名城委主办的“四名”汇智专场,采用了别开生面的互动展览与游戏形式,40余支团队代表将斗拱、盲盒等名城主题文化衍生品带到年会现场,办起了一个热热闹闹的展演会,面对直播屏幕前的观众们,神采飞扬地介绍起自己开展名城保护文创实践的实践心路历程。在互动交流环节,团队代表们围绕“名城保护如何持续创新”“实践团队如何可持续发展”“如何提升活动影响力”3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四名汇智”搭建平台,让名城保护的创意与需求相互碰撞,为实践者们提供了持续探索的崭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