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森特·凡·高|凡·高:为了活着而绘画的人( 二 )


文森特·凡·高|凡·高:为了活着而绘画的人
本文图片

▲《博里纳日煤矿》荷兰阿姆斯特丹凡·高美术馆藏
凡·高还曾幻想过在法国南部的阿尔勒与志同道合的艺术家们共同创作 。
然而当他邀请巴黎的朋友们时 , 应约而来的却只有高更一人 。
而且就连高更也只与他共同生活了两个月 , 就迎来了悲剧性的结局 。
文森特·凡·高|凡·高:为了活着而绘画的人
本文图片

▲《献给我的挚友保罗·高更的自画像》
因为凡·高的“爱”实在过于炽烈、无法抑制 , 所以总是遭遇冰冷的拒绝 。
凡·高的悲剧 , 就是得不到回报的爱的悲剧 。
文森特·凡·高|凡·高:为了活着而绘画的人
本文图片

▲《蒙特马花园里的恋人》荷兰阿姆斯特丹凡·高美术馆藏
凡·高出生于荷兰北部布兰邦特的津德尔特 , 是一名新教牧师的儿子 。
他的祖父也是牧师 , 这种世代相传的作为“圣经仆人”的宗教热情 , 无疑在凡·高身上也得到了传承 。
在贫苦矿工中间度过的两年传教士生活 , 正是这一点的直接体现 。
成为画家后 , 他对宗教的憧憬也并没有消退 , 仍然在他的内心燃烧不灭 。
文森特·凡·高|凡·高:为了活着而绘画的人
本文图片

▲《奥维纽的教堂》法国巴黎奥赛美术馆藏
确实 , 凡·高热衷于博览群书 , 但一生中最吸引他的却还是《圣经》 。
《静物:打开的圣经》、模仿德拉克洛瓦作品构图的《善良的撒玛利亚人》(收藏于库勒—慕勒美术馆)都清楚地显示了他对宗教的关注 。
文森特·凡·高|凡·高:为了活着而绘画的人
本文图片

▲《静物:打开的圣经》 荷兰阿姆斯特丹凡·高美术馆藏
文森特·凡·高|凡·高:为了活着而绘画的人
本文图片

▲《善良的撒玛利亚人》荷兰库勒慕勒美术馆藏
就连一眼看去与宗教无关的《星月夜》的画面中 , 也能看出是暗示了创世纪中约瑟夫的故事和启示录 。
文森特·凡·高|凡·高:为了活着而绘画的人
本文图片

▲《星月夜》美国纽约现代美术馆藏
不过 , 在用造型手段表现自己的思想前 , 凡·高先尝试了其他的道路 。
在做画商的叔父的关照下 , 他先是成为古皮尔画廊的店员 , 后来又辗转居住在海牙、巴黎、伦敦、布鲁塞尔 , 一度决心献身于传播福音的工作 , 经过几度曲折 , 终于在1879年开始投身绘画 。
到1886年2月 , 即最后一次印象派群展举办的那一年来到巴黎为止 , 就是凡·高学画的时期 。
文森特·凡·高|凡·高:为了活着而绘画的人
本文图片

▲《种土豆的农妇》荷兰库勒慕勒美术馆
那时他还没有形成后来那种强烈的色彩风格 , 反而喜爱用有些灰暗的色调描绘农民、织布工人等劳动者为主题的作品 , 总让人联想到米勒(事实上 , 这时他正热衷于临摹米勒的作品) 。
文森特·凡·高|凡·高:为了活着而绘画的人
本文图片

▲《织布者》美国麻州波士顿美术馆藏
文森特·凡·高|凡·高:为了活着而绘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