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王维的“少作”从哪里划分为宜?将他十五岁离家赴长安,直到进士及第,这一段划为青少时期比较适宜。或有人将京都干谒豪门时期排除在外,如此只剩下极为短促的赴京路程,实在不够完整。纵观他一生的写作,少年时期非常重要:呈现出一股锐气,时有进取的果决,有昂扬有愤怒,有真切的刚性。“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少年行·二》)“报仇只是闻尝胆,饮酒不曾妨刮骨。”(《燕支行》)像这样的豪气,一生中极为罕见。这与一般的少年刚毅豪勇并无大异,但在王维这里却要格外注意,因为他最终成为了诗史上散淡超然的代表。所以少年清音、儒家气概,在他这里的所有表达,都需要引起特别的关注与记录。我们要由此观察其变化,那条曲折蜿蜒的路径是怎样形成的。
王维少年之作辞章好、不贫瘠,这是因为家学渊源深厚,出身名门望族的母亲陪伴,自小阅读奋力,夯实了传统之功。由这里出发,愈走愈远。二十三岁之前的文字可视为“少作”,而它们又构成了一生之重:入世精神强烈,又非常刚健清新。虽然这是踏上仕途之前,儒家知识人通常的选择、一种稍稍概念化的人生取向,但也仍然会让我们细细体味。
王维孩童时期母亲便皈依佛门,对其一生的影响可谓深远,却无碍于王维最初的强烈进取之心。他十五岁离家进入京都,即便有仆人跟随,毕竟年纪太小。“汉兵大呼一当百,虏骑相看哭且愁。教战须令赴汤火,终知上将先伐谋。”(《燕支行》)诗中表达的决勇令人惊叹,这与后来的疏离、超脱和散淡,呈现出两极状态。一个人行为的果敢,必然伴有心绪的激切,这些情感的波涌会在诗章中一一留痕。
这个时期的王维只有少量超尘脱俗之作,像七言古诗《桃源行》写于十九岁,取材于陶渊明《桃花源记并诗》。唐宋以来咏桃源诗的佳作还有韩愈的《桃源图》、王安石的《桃源行》,而这其中以王维之作最为有名,“古今咏桃源事者,至右丞而造极。”(清·翁方纲《石洲诗话》)清代大才子王渔洋更是对其推崇备至,甚至说“观退之、介甫二诗,笔力意思甚可喜。及读摩诘诗,多少自在,二公便如努力挽强,不免面赤耳热。此盛唐所以高不可及。”(《池北偶谈》)
少年王维进入京城,干谒颇为顺利,这与李白和杜甫当年进京求仕的情况形成对比。王维王缙两兄弟游走京都,出入岐王宁王豪门,最后还见到了玉真公主,并得到垂青,可见一对英俊少年进取心之强、勇气之大,也足够幸运。儒家传统是读书入仕,兼济天下。王维为官宦望族,父母太原王氏与博陵崔氏都属于渊源深厚的高门大族。唐代世家大族在社会上拥有崇高威望,以“五姓七望”地位最尊,尤其王维母系博陵崔氏,被公认为“天下第一高门”。从这种世家走出的少年,为官当是首选。
世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少年可畏,但随着成长,锐气及才华远不如预期;另一种人则恰恰相反,少时拙讷驽钝,老壮才华飞扬。王维基本上属于前者。视其“少作”,我们会对他产生更高更远的期待,即这种悍锐之气发扬光大,气势铺展开来,居高临下,会成为李白式的豪迈与飞扬,或杜甫式的沉郁和宏阔。然而因为各种原因,王维后来走向了另一条道路。我们发现其吟哦之声越来越清幽、柔婉,并无期待中的洪钟大吕之声。尽管它属于另一种珍稀之音,别具风采,令人赞叹,但仍旧不同于预期。
【 桃源图#少作有清音】离开少作“清音”,走上另一条路径,其人生修为和诗章风韵,都与少年气象迥然不同。(张炜)
- 春节$湖州图书馆将开展40余场春节送福活动
- 感觉|?品黄香九画“猪”
- 我们的天才儿子|《我们的天才儿子》常来的浙图,浙图找出了他的翻译十部作品
- 童书书单
- 概念图!韩媒发文又在文化方面发起挑战,这回是跟日本争“妖怪”
- 国家图书馆&国家图书馆举行“古籍里的春联” 发布暨春联书写活动
- 少妇$聊斋·瞳人语:重瞳人的诞生
- 乐·观空间@组图:“乐·观空间”首展开幕 展现“一老一小”特色文化的交融和传承
- 中国经济#2021年度经济学图书有三个特点:思想性、历史叙事及学科交叉
- 应届生|年底找工作为何那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