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历史$认知水平越低的人,越自以为是

关注微信公众号“湖南单招信息网”美国历史$认知水平越低的人,越自以为是
文章插图

在古希腊的德尔斐神庙里,有道神谕说:苏格拉底是雅典最聪明的人。
苏格拉底却说:“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什么都不知道。”
为什么神会觉得苏格拉底是最有智慧的人呢?
因为比起那些在专业领域有点研究就觉得自己无所不知的人来说,他能认识到自己的无知,这才是真知。
真正的智者,懂得时刻保持空杯心态,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而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根本原因就在于认知的不同。

01
认知水平越低的人,越自以为是
网上有一张图,把人的认知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以为自己无所不知,自以为是的认知状态。
第二层,知道自己不知道——对未知领域充满敬畏,看到自己的差距与不足,并准备丰富自己的认知。
第三层,知道自己知道——抓住了事情的规律,提升了自己的认知。
第四层,不知道自己知道——保持空杯心态,认知的最高境界。
美国历史$认知水平越低的人,越自以为是
文章插图

【 美国历史$认知水平越低的人,越自以为是】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处于第一层“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无知无畏状态里。
殊不知这种低水平的认知,是一个人最大的贫困。
大学的时候,喜欢读王小波。
对他在《沉默的大多数》的开篇自序中一段叙述,至今印象深刻。
王小波说自己年轻的时候读萧伯纳的剧本《巴巴拉少校》,对其中一段戏感触很深:
工业巨头安德谢夫老爷子,见到了多年不见的儿子斯泰芬,问他对做什么有兴趣。
这个年轻人在科学、文艺、法律等一切方面一无所长,但他说自己有一项长处:会明辨是非。
老爷子随即反问道:“这件事难倒了一切科学家、政治家、哲学家,怎么你什么都不会,就会一个明辨是非?
王小波当时看到这段文章时只有二十来岁,顿时痛下决心,说:
“这辈子我干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做一个一无所能,就能明辨是非的人。”
年轻的时候,我们掌握了一些粗浅的人生道理,就以为自己无所不知,对世界妄加判断。
这种认知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达克效应”。
达克效应是一种认知偏差,指能力不足、认知水平低的人,会有一种虚幻的自我优越感,认为自己比实际情况更聪明。
美国历史$认知水平越低的人,越自以为是
文章插图

就像达尔文说的那样:“无知比知识更容易让人产生自信。”
在日常生活中这种现象比比皆是,我们常常会高估自己的能力还不自知。
绝大多数司机都认为自己的驾驶技术在平均水平之上,能演《速度与激情》;
看到别人上台演讲侃侃而谈,会觉得这件事超简单,真轮到自己却异常紧张;
对自己不擅长的领域随意发表看法,“摄影师的工作不就是拍照么”、“火力发电多不环保,要我就全换成水电”。
正如罗翔老师所说:
“一个知识越贫乏的人,越是拥有一种莫名奇怪的勇气和自豪感。

因为知识越贫乏,你所相信的东西就越绝对,你根本没有听过与此相对立的观点。”
田野上的麦穗,麦穗空瘪的时候,它总是长得很挺,高傲地昂着头。
麦穗饱满而成熟的时候,总是表现出温顺的样子,低垂着脑袋。
麦子如斯,人更甚之。
认知水平越低的人,越不知道自己无知,越是自以为是又不思进取,结果命运就越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