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展览中心!以梭代笔画丹青,五十幅缂丝书画作品在上海展览中心展出

缂丝作为“世界非遗”和“中国非遗”的手工技艺,不单单是丝织艺术的极致代表,更是承载千百年中华文明的精髓所在,随着国家宝藏、上博首次缂丝织绣展及影视剧作品中对于缂丝的传播,以王金山先生及其学生为代表的缂丝非遗传承人逐步被大家所了解,范玉明亦是其中的佼佼者。近日,范玉明带着近五十幅缂丝书画艺术的代表作在上海展览中心西二馆二楼办展。二十余载一丝一缕,纵横之间以梭代笔画丹青,从不同角度和题材中展示缂丝的丝织之彩和水墨文人之韵。
上海展览中心!以梭代笔画丹青,五十幅缂丝书画作品在上海展览中心展出
文章插图
图说:活动现场 官方图
缂丝,素有“一寸缂丝一寸金、织中之圣”的美名。唐代时始见缂丝织物,且以日常实用性窄幅带饰为主。至宋代,缂丝工艺与书画艺术巧妙结合,逐渐由实用品向纯欣赏的艺术品过渡,并步入高潮。
上海非遗协会会长高春明会长作为国内丝织收藏及学术研究的代表,谈及与缂丝结缘三十余载,对于缂丝的收藏之路、与王金山早年复刻故宫龙袍的回忆以及与当代艺术家陈家泠先生合作的缂丝旗袍系列,无不令人为之钦佩;早年与袁银昌合作的《锦绣文章》一书更是业内研究的必备专业书籍之一。
上海展览中心!以梭代笔画丹青,五十幅缂丝书画作品在上海展览中心展出
文章插图
图说:范玉明作品 官方图(下同)
艺术家李磊先生曾任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执行馆长,对于缂丝技艺的发展,提出了三点建议,其中引起在场专家共鸣的是一定要将当代审美与设计融合到传统元素中去,增加它的功能性,让更多的人能够使用到缂丝这一小众元素,并且能够创造出属于中国人独有的“仪式感”,保留文化底蕴的同时具备年轻的活力。
作为中国书籍设计的领军代表,袁银昌老师对于设计之美尤为重视,他提到:“我喜欢大气简约而又有精致细节的设计,缂丝我一直都很喜欢,如何在未来将缂丝这一元素与艺术破壁跨界融合形成一个新的作品,是我觉得很有意思的一个方向,传统精湛的技艺如何做减法,又不失美感,是我们做设计时新的课题。”
上海展览中心!以梭代笔画丹青,五十幅缂丝书画作品在上海展览中心展出
文章插图
【 上海展览中心!以梭代笔画丹青,五十幅缂丝书画作品在上海展览中心展出】最后,范玉明谈到二十多来制作缂丝的经历,从少时跟随王金山老师学艺的点滴、复刻定陵等博物馆级缂丝织物的学术深入、到清华美院进行纤维艺术的学习及探讨创新思维,是一个缓慢却充实的过程,对于未来,他的愿景只有一个:如何真正将缂丝这一古老技艺在他手上好好的传承下去。(新民晚报采访人员 徐翌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