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杭州市临平区星桥第二小学 当非遗遇上美食,传统文化似星光璀璨

走进杭州市临平区星桥第二小学(以下简称“星桥二小”)的校园,采访人员发现里面藏着许多特别的空间。元代黄鹤山樵草堂、红色党建展示厅、童年“天真玩”游艺场、智慧农场“丰食园”、时代潮流食育教室……校园好像一台巨大的时光机,随着不同的空间可以穿越到不同的时代。那个时代的人是怎样生活的?那个时代有什么留传下来的宝藏?星桥二小的孩子们最为了解。因为在星桥这个历史底蕴深厚、人文气息浓郁的地方,不但有一馆、一寺、三山的景观,还有元代著名的中国山水画家王蒙,以及许多具有当地特色的传统民俗,扎风筝、灶头画、清水丝绵……这些都是孩子们在校园内日常的课程与体验。在区非遗少儿传承研究院、黄鹤山樵·王蒙故里书画教育基地、“Shine”食育课程空间等特色空间里,孩子们成为非遗传承“星”行者,星桥二小在“五育融合”的引领下走出了鲜明的校园特色。
今年,星桥二小将迎来第一批毕业生,也将见证在“养天地正气 育未来新星”文化下羽化成蝶的“星”少年风采。“我们坚信传统文化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一生的美好。他们在这里不但能够学习和看见传统文化,还可以深度参与其中,形式多样,充满趣味。让孩子们在玩中学,提升学生素养,促进文化传承。”星桥二小校长滕晓芳说道。

传统节日#杭州市临平区星桥第二小学 当非遗遇上美食,传统文化似星光璀璨
文章插图

星桥二小校长滕晓芳

将非遗课程化
探索家乡文化的民俗百态
蚕的一生是怎样的?清水丝绵是如何做成的?为了让孩子们能了解“清水丝绵”这一源自当地的世界级非遗,从养蚕开始,孩子们以项目化学习进行沉浸式的研究。从领回黑黢黢的蚁蚕,到采桑叶进行喂养,孩子们看着蚕宝宝每天的变化。从吃桑叶、排出蚕沙到最终成功变成一个个白白胖胖的蚕茧,他们似乎也意识到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必将经历挫折与磨难。他们是否能像蚕宝宝一样冲破障碍、享受生命,这是人生的一个重要命题。再从蚕茧到煮茧、冲洗、做“小兜”、做“大兜”、晒干、整理,一张完整的清水丝绵来之不易。孩子们在非遗课程中完整地经历了那个时代人的生活。这些比博物馆里看到的、书本上读到的都更清晰、鲜活。
传统节日#杭州市临平区星桥第二小学 当非遗遇上美食,传统文化似星光璀璨
文章插图

传统节日#杭州市临平区星桥第二小学 当非遗遇上美食,传统文化似星光璀璨
文章插图

传统节日#杭州市临平区星桥第二小学 当非遗遇上美食,传统文化似星光璀璨
文章插图

传统节日#杭州市临平区星桥第二小学 当非遗遇上美食,传统文化似星光璀璨
文章插图

传统节日#杭州市临平区星桥第二小学 当非遗遇上美食,传统文化似星光璀璨
文章插图

传统节日#杭州市临平区星桥第二小学 当非遗遇上美食,传统文化似星光璀璨
文章插图

传统节日#杭州市临平区星桥第二小学 当非遗遇上美食,传统文化似星光璀璨
文章插图

传统节日#杭州市临平区星桥第二小学 当非遗遇上美食,传统文化似星光璀璨
文章插图

传统节日#杭州市临平区星桥第二小学 当非遗遇上美食,传统文化似星光璀璨
文章插图

走进非遗少儿传承研究院,除了能看到学习清水丝绵、雕版印刷、扎风筝、扎染、杆秤制作等传统工艺的“小手传”教室,还能看到星桥的前世今生。学校通过搜集那些深受学生喜爱的民间传说故事,从中汲取有益的教育元素,汇聚成眼前让孩子们可以手眼脑心同步的一个个非遗项目。在“天真玩”课程中体验抽陀螺、滚铁环、抖空竹、踩高跷等传统的游艺项目,在“童心绘”美术课程中学习灶头画、油纸伞、王蒙书画临摹、剪纸等创作,孩子们能深深感受到传统艺术的魅力。在校长滕晓芳看来,将非遗课程化,是把原本很高深的非遗文化变得雅俗共赏,就是为了给孩子种下一生的美好。他们不一定都要把非遗当成一生的事业,但一定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成长的力量。此外,为了鼓励孩子们讲一讲、演一演星桥的民间传说与故事,学校设立“非遗黄口说”,以讲解员、课本剧为主要形式,演绎“王蒙书画文化”传承与星桥的故事,在演绎传承中感知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