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圆箓|100多年前,他在敦煌偶然发现“宝藏”,后因一个举动饱受争议

中国甘肃省敦煌市是丝绸之路上的绿洲 , 被视为中外文化交融的“十字路口” 。 这里有着世界闻名的文化遗产莫高窟 , 它和龙门石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被并称为中国的四大石窟 , 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
王圆箓|100多年前,他在敦煌偶然发现“宝藏”,后因一个举动饱受争议
本文图片

西汉时期 , 汉武帝为抵御匈奴而设立了敦煌郡 , 将其作为边疆的驻军前哨 。 后来 , 敦煌成为了中国通往西方的重要门户 , 它是丝绸之路上的商业中心 , 也是来往商人的聚集地 。 据《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一书的记载 , 莫高窟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 , 建造者是一个名为乐尊的僧人 。 后来 , 乐尊在另一位僧人法良的帮助下 , 又修建了许多洞窟 , 将这里越扩越大 。 332号洞窟的石碑上的铭文印证了这本书的说法 , 但另一份文献则认为莫高窟建立于353年 。
后来 , 北魏和北周的统治家族成员又对莫高窟进行了扩建 。 到了唐朝 , 莫高窟的石窟的数量已经达到了一千多个 。 但在北宋以后 , 莫高窟就渐渐荒废了下来 , 直到清朝乾隆年间 , 人们才逐渐将目光重新投到敦煌 。
而这一次 , 敦煌不仅吸引了中国考古学家们的注意 , 也吸引了一些西方探险家的注意 。
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 , 西方探险家开始对古丝绸之路和中亚的失落城市表现出兴趣 。 那些途经敦煌的探险家们注意到了敦煌的壁画、雕塑和文物 , 如莫高窟的苏莱曼石碑 , 他们渐渐萌生出了将这些属于中国的宝藏据为己有的心思 。
1897年 , 一个名为王圆箓的道士来到了敦煌莫高窟 。 他本是湖北麻城人 , 曾在光绪年间参军入伍 , 后来却退了役 , 成为了方外之人 。
来到莫高窟后 , 王圆箓清扫了莫高窟积累了多年的尘土 , 又四处筹钱 , 想要对这里进行保护和重建 。 1900年6月25日 , 王圆箓和助手杨果偶然在主洞窟的走廊一侧的后面发现了一个被墙围起来的区域 。 他们敲碎了墙壁进入探查 , 结果发现了大量珍贵的手稿 。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 , 王圆箓把这些手稿带到了当地的官员和乡绅处 , 请他们验看 , 他们都表示出了不同程度的兴趣 。 甘肃学政曾建议将这批经文运走后保存起来 , 但由于运费太高 , 此事就被搁置了 。
后来 , 甘肃官员汪宗翰担心这些经文手稿外流 , 便下令王圆箓将藏经洞就地封存 。 不过王圆箓仍旧将一些经卷分给了周边的居民 , 将其当成一种“符咒” 。
后来 , 有关莫高窟的消息传出 , 西方探险家闻风而动 , 像一群秃鹫一般争先恐后地扑向敦煌 。 1907年5月 , 英国探险家马尔克·奥莱尔·斯坦因来到敦煌“考察” 。 打听到王圆箓处有大量经书后 , 斯坦因大为惊喜 , 花二百两银子从他手上骗买走了24箱古籍和5箱佛画和绣品 。 相关资料显示 , 这24箱古籍一共包括7000本古写本古籍 , 还有无数刻本和残片散页 。 后来 , 这些文物被送到了英国的大英博物馆 。
王圆箓|100多年前,他在敦煌偶然发现“宝藏”,后因一个举动饱受争议
本文图片

第二年春天 , 法国人伯希和又花五百两银子从王圆箓手中买走了六千多件文物 , 还将这些文物送到了北京 , 打算向北京的学者们请教 。 学者们看到这些珍贵的古代藏品十分惊讶 , 纷纷询问伯希和是从何处得来的 , 伯希和将事情告诉了他们 , 引发了北京文化界的哗然 , 人们纷纷指责清政府无能 , 没有保存好这批宝藏物 , 使它们流落海外 。 面对压力 , 清政府只好于1910年派人将敦煌的经卷全部运回北京保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