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爷!聊斋故事:讼师帮人脱罪,却因此害死了自己的儿子( 二 )

老爷!聊斋故事:讼师帮人脱罪,却因此害死了自己的儿子
文章插图
知县老爷找来了寡妇的儿子,寡妇的儿子指责张员外欠债不还,不履行当初的誓言,以五两银子充数。双方各执一词,知县也不知该如何判案,这时仵作发现寡妇的脖颈处有两道勒痕,这分明就是死了之后被人挂在张府门外,是有人故意栽赃张员外,知县便判罚张员外归还寡妇儿子五两银子,寡妇儿子则因为栽赃要挨打一顿板子。这时,杨讼师从县衙外进来,说道:“老爷,此案不可这样判罚!两道勒痕只能证明张员外是无罪的,不能说是寡妇儿子刻意陷害。而且当初双方有言在先,我认为应当让张员外赔偿一百两银子并把寡妇好生安葬,这样就皆大欢喜,张员外就当舍财免灾。”寡妇儿子听说不用挨打还有一百两银子当即表示接受杨讼师的说辞。知县老爷知道杨讼师的厉害,只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也没有异议。张员外虽然不愿意,但又不敢轻易得罪杨讼师只好当作是舍财免灾。老爷!聊斋故事:讼师帮人脱罪,却因此害死了自己的儿子
文章插图
若干年后,年迈的杨讼师离开苏州城回到自己的家乡想要安度晚年,不再替人打官司。有一日他正在院子里休息,邻村一个姓鲁的农户来到他家中,当面给他跪了下来,求杨讼师救命。就在刚才,鲁某回到家中,发现妻子与一年轻男子在床上打得火热,鲁某大怒拿起刀就向年轻男子冲去,年轻男子撞开鲁某逃之夭夭。鲁某追出去没有抓到人,回到家中余怒未消便将自己的妻子杀死。冷静下来的鲁某害怕了,一想到自己犯了砍头的大罪这才来找杨讼师相助。杨讼师不再想理会诉讼之事,奈何鲁某穷追不舍赖着不走。杨讼师被缠得没有办法便指了一条路给鲁某。他所说的这个办法可以救鲁某的命,但非常阴损容易折寿,至于鲁某愿不愿意一试,全看他自己。杨讼师告诉鲁某,现在回到家中把死去的妻子用棉被裹好,晚上不要熄灯也不许关门,躲在门后,如果有男人进入你的家中,便直接将他杀死,然后去报官可免一死。原来当地有一个风俗,凡是走夜路的人想要借宿,看到有人家里亮着灯便可上门借宿。当晚果然有一个年轻男子进入鲁某家中,鲁某趁机将年轻男子砍倒然后报了官。按照《大清律例》如果丈夫把出轨的妻子和奸夫同时抓获,可以自行处置,奸夫早已不知去向,鲁某只能再找一个奸夫,杨讼师的办法就是以其他人的命换鲁某自己的命。老爷!聊斋故事:讼师帮人脱罪,却因此害死了自己的儿子
文章插图
鲁某来到县衙禀告知县老爷说他是以捉奸为由将两人杀死,知县老爷派人查过可惜死无对证,只能暂且将鲁某收押,如果没有其他证据只能放了鲁某。这时,一个老者从堂外闯进来趴在年轻男子身上痛哭。鲁某看到老者的脸后吓了一跳,没想到老者竟是给自己出谋的杨讼师,而他杀死的年轻男子就是杨讼师的儿子。杨讼师的儿子常年在外经商,听说杨讼师回到老家,便匆匆从外地赶回来,本想去鲁某家借宿一宿明早再赶路,却不成想被父亲的计谋害死。得知事情的真相,知县认为杨讼师乃是咎由自取,命人将奸夫捉拿归案,鲁某并没有被处死,挨了一顿板子便把他放了,让他将杨讼师的儿子好生安葬。老爷!聊斋故事:讼师帮人脱罪,却因此害死了自己的儿子
文章插图
故事出自《清稗类钞》狱讼篇,杨讼师原名杨瑟严,崇明县人士,在苏州得名在当时就连当地的官老爷也忌他三分。有人说他是清朝四大恶讼师之一,是一个坏人,据说当地的孩子一听到杨瑟严的名字就吓得不敢出门。也有人说他不畏强权,喜欢打抱不平,勇于向恶、势力宣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好人。据《崇明县志》上记载,杨瑟严是一个好人,而他的许多故事已经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