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远帆|创作型钢琴家杨远帆:融合中西风格不只是概念和口号( 二 )


说到参赛经历 , 我的音乐之路有些特别 。 早年 , 根据我的爱好和特点 , 我和我老师的规划是:“少年时期 , 演奏重于作曲;青年时期 , 演奏作曲并重;中年之后 , 作曲重于演奏 。 ”因此 , 我参加过不少钢琴赛事 , 多数是在上大学之前 , 那时 , 真是一路凯歌 , 赢过不少冠军 。
上大学以后 , 我偶尔继续参加钢琴比赛的目的很明确:一方面希望获取名次 , 增加活动机遇;另一方面借比赛的机会 , 检验自己的水平 , 并结友拜师 , 增进琴艺 。
要说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比赛 , 或许是参加德国魏玛第四届李斯特国际青少年钢琴大赛(the 4th International FRANZ LISZT Competition for Young Pianists) 。
杨远帆|创作型钢琴家杨远帆:融合中西风格不只是概念和口号
本文图片

大赛分为少年组(Junior)和青年组(Senior) , 青年组正赛选手共42名 , 我在青年组 。 第一轮比赛将青年组42名选手淘汰到12名 。
我进入了第二轮 , 第二轮的曲目比较特别 , 包括一首由选手自己创作的乐曲 , 和由组委会出题(指定主题) , 选手即兴演奏一段音乐 。 如果没有原创作品或不善于即兴演奏 , 也可以同两位弦乐音乐家合奏一曲指定的室内乐 , 这一曲目规定或许是本次大赛最不同寻常的地方之一 。 绝大多数选手选择了室内乐 , 而我选择演奏自己的作品和即兴演奏 , 12名选手里 , 选择演奏自己作品的只有我一人 。
即兴演奏也只有我和一名捷克选手 。 捷克选手在我之前上场 , 他从容不迫 , 演奏自然、流畅 , 已见才华不凡 , 难能可贵 。
过了一会儿 , 会务组的秘书送来我的题目 。 我思考了几分钟 , 勾画了一下整体结构 , 然后试着即兴演绎了约七分钟 。 自己试听之后 , 根据第一次的感觉和不足 , 再试了一次 。 我知道 , 接下来已经不能再试弹了 , 因为是即兴演奏 , 试演过多 , 不仅会失去即兴的灵性色彩 , 而且会引起思绪纷乱 , 何况我马上要上场了 。
即兴演奏是我的强项之一 , 我弹完之后 , 观众掌声经久不息 。 第二轮比赛下来 , 我和另外两名选手进入决赛 。
决赛当夜 , 管弦乐团阵容齐整 , 新落成的音乐厅座无虚席 , 我们三人也都发挥正常 。 最后结果是:我第一名 , 另外两名选手并列第三名 , 第二名空缺 。
最后的颁奖仪式上 , 除了总名次奖 , 还现场揭晓了单项特别奖 , 令我惊喜的是 , 青年组六个单项特别奖 , 我居然得了五个 。
多年以后 , 当我和一些选手重逢时 , 他们仍然难忘魏玛大赛带给他们的震撼 。 有的选手在后来的其他赛事中出类拔萃 , 蜚声乐坛 , 我由衷地为他们的成功庆贺、点赞!
Q
您不仅是一名钢琴演奏家 , 也是一名作曲家 , 您的作曲灵感一般来源于哪些地方?
钢琴演奏重点在技能、技巧和表演上 , 作曲重点在灵感、想象和创造的世界中 。 就我个人而言 , 灵感主要源自三个方面:一是现实的风物图景 , 包括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 , 如山川湖海、大厦高楼等 。
二是人的生活画面 , 如人的情感和交流 , 包括喜、怒、哀、乐等 。 这种生活画面 , 可以是自己经历过的情景 。 例如 , 我的钢琴独奏小品《北京之念》中融入了我对北京景观的印象 , 也饱含了我对北京生活的忆念 。
杨远帆|创作型钢琴家杨远帆:融合中西风格不只是概念和口号
本文图片

生活画面还可以源于自己的想象 。 十几岁时 , 有媒体采访我问:“你谈过恋爱吗?”我说没有 。 对方又问:“你没有爱情经历 , 怎么在音乐中写爱情写得这么出色?”我的回答是 , 音乐中体现的生活图景可以是经历的反映 , 也可以是想象的呈现 。 例如 , 作曲家要表现监狱生活并不需要自己也有蹲监狱的经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