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考古历史儒家中庸之道,是孔子提出的吗五千年前文物改写认知

引言:2500年前的春秋时期,鲁国孔子通过讲学创造了儒学。汉武帝时期,儒学独尊儒学。儒家思想对中国的直接影响长达2000多年。而中庸之道是儒家最重要的处世理念。
孔子&考古历史儒家中庸之道,是孔子提出的吗五千年前文物改写认知
文章插图
春秋战国是一个特殊的时代,周王室的虚弱,导致许多的王室人才和贵族流落到民间,却给中华文明注入了活力,同时春秋时代各国之间的争霸,让人才和文化得到了重视,此时中华文明在民间迎来了璀璨的时代,最重要的高峰期诸子时代,他们的横空出世,为中华文明打下了深厚的根基,即便是2000多年后,他们的思想和文化遗产,一直还影响这中国人,不过他们所以的思想包括社会生活和个人修养的许多方面,特别是在个人处事方面,孔子老子庄子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而这些看法中,孔子则以中庸之道为核心,现代我们有些人认为的中庸之道,是一种无所作为明哲保身的庸碌,其实孔子的中庸之道,是期盼一种公正与和谐的人生态度。儒家的中庸之道,可谓是包罗万象,但核心是一种不偏不倚。而中庸之道能够影响中国数千年,主要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编撰的《中庸》,提出儒家的“中庸”道德标准。而中庸也和论语,大学,尚书等儒家经典并列。在后来汉武帝让董仲舒独尊儒术后,成为了四书五经之一,甚至连皇帝和太子都要学习,《中庸》到了明朝,更成为了科举最至关重要的经典,读书人当时不把《中庸》背个滚瓜烂熟,想考上举人是非常难的,而中庸之道在社会中为人处世的重要方法之一。
孔子&考古历史儒家中庸之道,是孔子提出的吗五千年前文物改写认知
文章插图
由于孔子和儒家的影响,一直以来都认为中庸之道是孔子提出的,很少人会怀疑过他的起源,其实孔子提出中庸之道,并非是忽然而得的奇思妙想,反而是中华文明数千年生活积累的结果,在近代,就有许多大文豪,提到过中庸之道其实历史源远流长,而考古发现,证实了在五千年前,中华先民就懂得了中庸之道,并且把它用于生活中,对此考古专家和历史专家,提出了新的看法,中庸之道,起源得更早,那么他们用什么作为依据呢?这事要从上世纪二十年代说起,当时考古发现了渑池县仰韶遗址,在这里出土了大量的五千年彩陶。并且在后来,又陆续发现了不少的遗址,后人将这些文化接近的遗址统称为“仰韶文化”。
孔子&考古历史儒家中庸之道,是孔子提出的吗五千年前文物改写认知
文章插图
仰韶文化中,出土的陶器非常多,而且陶器的造型也有别于其他文化,而其中则以尖底瓶最为特殊,根据考古专家的统计,在所有的仰韶文化遗址中,都出土了尖底瓶。刚出土的尖底瓶,考古专家对它的作用很是疑惑,各种的猜想中,有人认为是煮饭用的陶器,也有人认为就是储水用的瓶子,各种说法很多,但没有一样能够解释的了,到底它的瓶底为何是尖底,后来,一位物理学的学者,感觉它很像一个橄榄,同时出于专业的兴趣,对他进行了多次的研究,推测了它的用途,是古代一种打水器,也就是要古人在河边或者山泉中,打水用的陶器,但是为何打水器要做成尖底瓶的样子呢?其中有什么科学的道理吗?他经过实验,发现尖底瓶空的时候,直接放在水里,就可以自动装水;等装到一定程度,它就会自动立正;但是不能装太满,太满了尖底瓶又会倾倒,他这个实验,让尖底瓶用途被定为取水器具,同时也见证了古人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科学和力学原理,不过他这一论点却被人提出了质疑。
孔子&考古历史儒家中庸之道,是孔子提出的吗五千年前文物改写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