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血@岳飞满江红原版重现天日,学者:你所读的满江红第一句就被改过( 二 )


《满江红·怒发冲冠》: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两相比较,不难发现族谱版更为写实,传世版更有艺术气势。以两版第一句来看,传世版第一句是“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其中“凭阑处、潇潇雨歇”是艺术化表达,呼应着怒发冲冠,凭阑远望之时的平静之下实则压抑着一座即将爆发的火山;族谱版是“怒发冲冠,想当日、身亲行列”,其中“想当日、身亲行列”更为写实,尽管也能呼应怒发冲冠,但与传世版相比要逊色不少。
更为重要的是,传世版《满江红》明显是在族谱版的基础之上修改而成,出现时间必然早于传世版《满江红》,只是一直不见于世。
匈奴血@岳飞满江红原版重现天日,学者:你所读的满江红第一句就被改过
文章插图

族谱版的作者是谁
根据《须江郎峰祝氏族谱》记载,《满江红·与祝允哲述怀》是岳飞在1133年赠送祝允哲的一首词,祝允哲回赠了《和岳元帅述怀》一词。因此按照族谱记载,《满江红》原作无疑就是岳飞,但族谱毕竟不是正史,还需要多方面印证。
从内容上看,族谱版是一首相对写实的词作,极为符合岳飞生平事迹,尤其是文中的“踏破金城门阙”,清晰地表明发生于抗金时期,要踏破金国城门,传世版中是“踏破贺兰山缺”,族谱版正好回答了后世学者的质疑。
从祝氏来看,史书上没有记载祝允哲,但《四库全书·浙江通志》上有“祝允哲,江山人,荆湖制参”等记载,尽管记载的极为简略,却可以知道南北宋之交的确有这么一个人。族谱记载,1126年祝允哲督理江广粮饷,提督荆襄军务,1141年岳飞下狱时,曾向宋高宗赵构上奏《乞保良将疏》,以全家70口性命担保,希望朝廷让岳飞领兵抗金,结果遭贬身亡。
从岳飞来看,1121年岳飞进驻洪州(今江西南昌),1132年岳飞在两湖一带剿匪,岳飞被任命为权知潭州兼权荆湖东路安抚使、马步军都总管,而族谱、浙江通志记载的祝允哲也曾在两湖一带工作过,因此岳飞与祝允哲有交集的空间、时间,在剿匪途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可见,《满江红·与祝允哲述怀》的作者就是岳飞,那么传世版《满江红》作者会是谁呢?以笔者之见,传世版的作者还是岳飞,最简单的一个逻辑是:如果是他人见到原版《满江红》后修改而成,那么原版应该具有一定的流行度,不然怎么恰好被一个怀有壮怀激烈英雄气概的作词高手见到且修改?而如果原版有一定流行度,那么必然会在文献上留下踪迹,但事实上迄今为止除了祝氏族谱别无记载。
匈奴血@岳飞满江红原版重现天日,学者:你所读的满江红第一句就被改过
文章插图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两版《满江红》表达的志向不难看到,在抗金不断取得胜利,眼见灭金可期之后,岳飞将下一个目标瞄向了让宋朝臣子恨了数百年的西夏,所以大约在这时修改了原作,将“踏破金城门阙”改为“踏破贺兰山缺”等,憧憬未来恢复汉唐故土。也就是说,族谱版表达的是灭金志向,传世版表达的是除了灭金还有灭西夏、恢复汉唐故土的远大志向,后人不理解岳飞志向转变,从而对《满江红》用词产生一些了误解。
【 匈奴血@岳飞满江红原版重现天日,学者:你所读的满江红第一句就被改过】参考资料:《须江郎峰祝氏族谱》、《宋史》、《满江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