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打墙文学#2021互联网不好好说话实录:从“YYDS”到“鬼打墙文学”( 四 )


鬼打墙文学#2021互联网不好好说话实录:从“YYDS”到“鬼打墙文学”
文章插图
比如“家人们”就是Qarrang,“好的”是Holder,“什么”是Smar,“笑死我了”是Shoe swoller等等。截至目前,“岚语”在抖音上的播放量已经达到了13.7亿次。
还有被称为继郭语、岚语、淋语之后的第四大语言“纠语”,出自短视频博主“纠纠在努力”的农村生活视频。
鬼打墙文学#2021互联网不好好说话实录:从“YYDS”到“鬼打墙文学”
文章插图
因为方言口音的问题,纠纠会将“洋芋”读作“摇玉”,“萝卜”说成“劳布”,“螃蟹”变成“旁孩”,“杨枝甘露”是“颜值甘露”,最夸张的是“薯条”的发音,让许多网友听成了“屎条”。
加上剪辑软件自动识别的字幕,出现了“嘴巴和字幕各说各的”的神奇一幕,形成一种有趣的反差,“纠语”就此诞生,纠纠也因为短视频尬剧和纠语被更多人认识。
鬼打墙文学#2021互联网不好好说话实录:从“YYDS”到“鬼打墙文学”
文章插图
图片来自微博@没空忧伤
无论是郭语、岚语还是纠语,没有郭老师、五十岚上夏和纠纠的演绎,可能也不会如此受欢迎。于是,成为互联网文学“大师”便成为许多人的流量密码。
如果没有足够的个性去创造一门“文学”或“语系”,那就紧紧抓住这波热度,说最时髦的段子赚一波关注度。
每当一门新“文学”兴起,抖音、B站上许多创作者便争相搞起了“二次创作”。
就像“郭语”正当红时,抖音上涌现了一批“郭学家”,致力于传播“郭语”,进行“郭语”语法教学。“五十岚上夏”也曾在抖音上创作过“女娃’s 郭语秀”系列视频。
鬼打墙文学#2021互联网不好好说话实录:从“YYDS”到“鬼打墙文学”
文章插图
“鬼打墙文学”席卷网络时,也相继冒出许多将这一梗应用到生活中各种场景下的视频,比如送礼、吃饭、吵架,甚至是做广告:
普通人:去吃饭吗?
当代语言艺术家:家人们咱们就是说,这是一个七上八下、不上不下的时间,咱们就是说上课上得咱们心猿意马,咱们就是说饿得前胸贴后背、眼冒金星、五彩斑斓、五颜六色,咱们就说这边建议您给咱们一个回复,就是说要不要一起进行一个纯纯的一整个进食的大动作。
谁最开始说,已经逐渐变得不重要,关键的是要在热度最高时参与进来,用流行文学扩充自己的语言体系,或是赚一波流量,在热度褪去时再去追逐新的流行。
就像我们很难想起谁最开始传播“yyds”和“绝绝子”,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除了这两个词再也难以想出第三个形容词,还一度陷入“网络失语症”的争议旋涡之中。
鬼打墙文学#2021互联网不好好说话实录:从“YYDS”到“鬼打墙文学”
文章插图
鬼打墙文学#2021互联网不好好说话实录:从“YYDS”到“鬼打墙文学”
文章插图
“互联网文学”越发多了,我们也更加麻木了。
越来越多的流行语和流行文学就像是个日抛的热点,红得快、凉得也快,许多甚至坚持不到一个月,网友们又集体奔向下一个热门。
我们好像学会了很多表达方式,却又好像什么都不会。
每当一个热点冷却、新的梗还没接上时,话到嘴边就会犹豫:这么说是不是已经过时?还能怎么表达会比较fashion?
也难怪有人说,这些所谓的“互联网文学”只是文字,并不是文学。
但存在即合理,这些“文学”的兴起也并不是毫无根据和理由,它们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这一代年轻人生存状况的投射,只是用了一种戏谑调侃的方式发泄情绪。
就像今天是星期四,有许多打工人已经摸鱼玩起了“肯德基疯狂星期四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