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疫苗!年终专稿|《天天副刊》问卷:日日温习演练,也会多出从容和自信

【 接种疫苗!年终专稿|《天天副刊》问卷:日日温习演练,也会多出从容和自信】年终系列专稿(九)
编者按:
如果说2020年是人类遭遇疫情的“应激”年,那么2021年,人类就进入了疫情后的“应对”年,开始适应新的生活方式,调整自己与生活、与世界的关系,寻找“后疫情时代”自我发展的路径。
这是一场道别,也是一种重逢——在改变中与曾经的自己道别,也在改变中与新的自己重逢。
一年将尽,《天天副刊》设计了一份问卷,九个简单的问题,却有很多不同的回答。在这里,我们选择了那些精彩、真诚、有趣的回答刊出,作为对2021、对这个时代的一份记录。
嘉宾
接种疫苗!年终专稿|《天天副刊》问卷:日日温习演练,也会多出从容和自信
文章插图


廖阔
复旦大学哲学本科,悉尼大学社政全奖硕士,毕业后从事品牌管理咨询工作。90后妈妈,热情工作的非工作狂。产假期间放弃上市公司的工作,开始了合伙创业第一年。作为湖南人,生活方式很爽辣,努力保持追随内心和直觉的勇气;偶尔也会喜欢霸蛮,化不可能为可能,挑战自我。成为母亲后,认识到了能力的边界。不过很多时候挫折并不让人沮丧,相反,它们是学习的窗口。
接种疫苗!年终专稿|《天天副刊》问卷:日日温习演练,也会多出从容和自信
文章插图


肖淼晨
从没读过有空调的学校,我立志长大后夏天天天吹空调;去韩国留学,同学说世界最高山是白头山,我心想小国不宜久留;工作后勉强听懂了粤语,我感叹再也学不动新语言了。后来,我就到了说法语德语意大利语、人口不足韩国六分之一、法律禁止安装空调的瑞士。
除了是自己人生的“打脸王”,我还是一个对老物件情有独钟的收藏爱好者,一个把瑞士大叔赢哭了的乒乓球业余选手,一个时常忍不住要写作的自由撰稿人。世界很大,我已经在看了。
接种疫苗!年终专稿|《天天副刊》问卷:日日温习演练,也会多出从容和自信
文章插图


任淼淼
北青报特约撰稿人,旅居德国十余年。在《天天副刊》“西洋镜”版面用文字分享在欧洲的所见所感。一个擅长多门外语却不愿意当翻译,喜欢写作却无法以此为生的“留德华”。2022年最大的心愿是不再拼命地跑“仓鼠轮”,慢下来喘口气儿。
1.对您个人而言,如果用三个关键词来记录这一年,您会选择哪三个词?为什么?
廖阔:宽心。疫情反复,家人身处异国不得相见,从起初的无可奈何,到现在的不关何处,平安便好。
童心。鼠宝宝的成长给我们带来了看待这个世界的新角度,好奇的目光打量身边万物。当小手指小心珍惜地伸出触碰时,连一粒白米饭都变得晶莹可爱,如月宫里的一只玉兔。
静心。居家工作让效率提高,减少了社交,多出了独处时光。独处思静,泡起了各种手冲咖啡,重拾了阅读,喜欢上了叠衣服。静下心来,其实时间并不会过得更慢,只不过比浮浮躁躁时更多些质感和感受——你知道时间是怎样流逝的。日日温习演练着,也会更多出一份面对衰老和孤独的从容和自信。
肖淼晨:憧憬、兴奋、忧虑。
2021年初两款主要的mRNA疫苗在瑞士投入使用,看上去疫情很快就要结束了,让人对这一年满怀憧憬。
初春下定决心回国休假,过程繁复,但面对从未经历过的隔离生活,内心还有一点兴奋。
眼看着世界渐渐恢复正常,洗手都不像之前那么认真了,结果Omicron来了,蠢蠢欲动的度假念头不得不搁置,再次陷入对疫情的忧虑。
任淼淼:想家。身在国外,因为疫情两年半没有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