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界@吕国英:“气墨灵象”邀约艺术未来

眺瞻高维之美 邀约艺术未来
——吕国英《“气墨灵象”艺术论》学术研讨会发言
境界@吕国英:“气墨灵象”邀约艺术未来
文章插图
吕国英《“气墨灵象”艺术论》学术研讨会·现场
编者按语
12月25日,来自文化艺术界领域不同门类与不同专业、方向的多名专家学者与艺术家相聚一堂,就艺术评论家、解放军报社原文化部主任、高级编辑吕国英原创艺术新论——《“气墨灵象”艺术论》举办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艺术家认为,这部专著最大贡献在于传承中华美学精神,融汇中西美学精髓,开拓新的美学认知,创造新的审美范畴,是一部高屋建瓴的艺术理论专著,是一项文艺理论研究的创新成果,对认知文艺演进诸象、眺瞻艺术未来、矗立高维审美、引领艺术创作,颇具正能量与积极意义。会上,作者吕国英谨致谢忱又畅谈该论创作。现摘录如下,以飨读者。
境界@吕国英:“气墨灵象”邀约艺术未来
文章插图
非常感谢大家,这两天天气突然变凉,让大家受寒了,好在我们研讨会现场非常热烈,给寒冷的天气带来特别的暖意。各位专家、各位艺术家、各位老师,在研讨拙论中给予很高的评价与赞誉,我非常感谢,也非常感动。对研讨中特别的褒奖、高誉,诚恐诚惶,对提出的批评建议,尤其铭记在心。若择机再版,会认真吸收、采纳。
让我说两句,说什么呢?时间已经很长了,真不愿再占用各位老师时间了,但机会也非常难得,尤其疫情以来,聚会实在太难了。那就向大家汇报两句,关于这部拙论,也关于各位老师的批评建议。
关于艺术、艺术家、艺术哲学、艺术现象,这些年来,我一直在追踪、思考。可以说是找了好多年,看了好多年,又想了好多年。
其实,这部专著早就“存在”,或者说一直“存在”,存在于传统经典中,存在于中西文化中,存在于现代美学中,存在于各位学者、艺术家的思考中,存在于大家的审美境界中,存在于各位艺术家的艺术创作与探索中,存在于对至臻至美的眺瞻与审美理想中……只是,我将其小心翼翼地“整理”出来,或者说是与大家共同创作完成,现交予大家,请大家再审定。
境界@吕国英:“气墨灵象”邀约艺术未来
文章插图
吕国英《“气墨灵象”艺术论》学术研讨会·媒体采访
关于拙论的建构,说到底是关于艺术未来与美学远眺的一个自我和解与交待。鉴于此,我也很想跟大家报告、分享。
关于“气墨灵象”,这是一有机整体,分不开,也不能分开,是一种特殊的审美状貌,在高维境界和审美理想中存在与呈现。“气墨灵象”,不是“1+1+1+1”等于“4”,也不能仅仅从“气”“墨”“灵”“象”四个字意分别解读。因为,兹高维境界与审美理想藉深、藉厚、藉高远。
拙论《“气墨灵象”艺术论》有三个核心概念,一个是“气墨”,一个是“灵象”,再一个是“气墨灵象”,或称“灵象气墨”,灵魂是“气墨灵象”或“灵象气墨”。“气墨”中有“墨”,此“墨”不是具体的墨,而是墨的集合与抽象,是包括或尤其包括创作主体、创作环境、创作过程等在内所有创作元素的总称,这都属于墨的范畴。而“气墨”者,是“墨”的化境与超越,也是“墨”的和融与灵化,是诸墨在创作主体的“唤醒”与运化中所“呈现”出的“精神状貌”,是一种化妙之“形态”。
“灵象”中有“象”,此“象”也非具体的象,而是象的集合与抽象。运“墨”而“象”显,立“象”藉化“墨”。如此,该“象”是因墨而生成,由墨而存境。亦如此,“灵象”者,就是“象”的化境与超越,也是“象”的和融与灵化,是诸象“配合”创作主体并与创作主体“天人合一”“天我为一”、建构生命理想之精神实现的审美境界,是象的精神状貌,是象的高远审美与高维形态。这样,“气墨”与“灵象”,或者“灵象”与“气墨”,就被“赋予”了神圣使命,有了审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