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米拉|评展|丝路珍宝:从叙利亚到阿富汗,从日本到山西

在“佛国圣境”山西 , 一场丝路艺术展 , 正在冬季的山西博物院拉开帷幕 。 190余件东地中海、两河流域、波斯、阿富汗与印巴地区的珍宝 , 从日本山梨县的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 , 来到山西 。
被誉为“当代玄奘”的平山郁夫 , 一生行走丝路70余次 , 保育大量阿富汗、印巴地区犍陀罗佛像 , 来到堪称“中国佛教文化博物馆”的山西 , 将佛教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 。 平山郁夫拓展了玄奘的佛经之路 , 他深入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土耳其 , 旅程与东汉的甘英、元朝的拉班·扫马更吻合 。
策展人设计的路线是丝路的逆行 , 从地中海到中国 , 由西向东 。 或许是想将最珍贵文物放在最前面 , 以吸引观众进场 , 但有种从西方人视角看东方的感觉 , 仿佛马可·波罗前往中国的旅行 。
巴尔米拉|评展|丝路珍宝:从叙利亚到阿富汗,从日本到山西
文章图片

东地中海的希腊众神浮雕 本文图片均由作者拍摄
文物珍贵好看 , 特别是黎凡特地区、两河流域文物 , 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 。 但对普通观众而言 , 若没一定史学功底 , 理解起来是困难的 , 有人甚至直呼“看不懂” 。 策展人虽将珍稀文物置于前端以吸引目光 , 但若没能对观众进行及时的“艺术教育” , 恐难达到理想效果 。 如能更精细化一些 , 在门口摆放历史科普小册子供观众提前预热 , 或对场地进行更多3D效果和多媒体展示 , 比只将文物置入橱窗更能增加观众的身临其境感 。
展览弥补了中国观众长期存在的认知偏差 , 中国人自幼听闻希腊神话故事 , 习惯性地将黄金比例、完美线条视为欧洲美学 , 但丝路文物上的希腊式审美提醒了观者 , “希腊式审美”只是现当代地缘政治产物 , 从不专属于西方 。 当今世界 , 西方是“胜利者”的代名词 , 连同文明一并卷走 , 巧妙地偷换着文明的归属 。
巴尔米拉|评展|丝路珍宝:从叙利亚到阿富汗,从日本到山西
文章图片

犍陀罗浮雕《通往净土的旅程》 , 两位伊朗人坐在马车上 , 最右手持花环的是希腊酒神狄奥尼索斯
展览无疑带给观者当今世界稀有的体验 , 文物大多来自如今最混乱黑暗的国度:2003年爆发战争的伊拉克、2011年爆发内战的叙利亚、2021年被塔利班控制的阿富汗、边境冲突悬而未决的巴基斯坦、被西方视为“邪恶轴心”的伊朗 。 在残酷战乱与流血中 , 无数珍宝被夷平 , 却被日本保护下来 。 日本人对丝路无疑爱得深沉 , 迄今为止关于丝路最经典的纪录片 , 还是日本NHK1980年制作的《丝绸之路》 。 平山郁夫认为 , 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是日本文化的源流 , 日本应对中国文化的恩惠予以回报 。
战火让世人忘记了叙利亚的文明价值 , 这场展览带给人们重新认识叙利亚的机会 , 巴尔米拉、阿勒颇曾是古代丝绸之路最西端 , 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
巴尔米拉|评展|丝路珍宝:从叙利亚到阿富汗,从日本到山西
文章图片

公元前1800年叙利亚的人像注口壶
2015年 , 恐怖组织“伊斯兰国”洗劫了叙利亚巴尔米拉古城 , 巴尔夏明神庙和贝尔神庙均被炸毁 。 叙利亚国宝级考古学家、巴尔米拉文物局局长、82岁的哈立德·阿萨德 , 为了保护故土文明 , 不惜与残忍的恐怖组织对峙 , 被斩首示众 , 成为巴尔米拉古迹的殉难者 。 哈立德·阿萨德永远不会知道 , 他毕生保护的巴尔米拉文物 , 今天仍被一位日本学者虔诚地保护着 , 并被遥远的中国观众致敬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