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_文化|重磅推出|王春林:一个人的2021年中国小说排行榜( 三 )


强调林白是碎片化的 , 特别强调作家对碎片的关注 。 这个当然是对的 , 但在另一方面 , 仅仅只是强调碎片 , 恐怕是不够的 。 在强调碎片的同时 , 我们更应该强调林白在《北流》当中一种整体化的思维方式的存在 。 如果离开一种整体性的统摄 , 那么 , 一部长篇小说其实是不成立的 。 林白的天才在于 , 她把那些碎片巧妙地组合成一个艺术的整体 , 她有一个整体性的艺术思维统摄自己那么多的生活碎片 。 我不太愿意使用宏大叙事这个词 , 我觉得可能是一种个人化、个体化的整体叙事 , 我更愿意用“整体”这个词 。 这是我要表达的第一个意思 。
我要表达的第二个意思 , 我特别看重林白在小说里面对方言的使用 , 对北流方言、粤语方言的使用 , 从语源学的角度来说 , 我们的现代汉语大概来自于这么三个路径:一个可能是从古汉语来的 , 它需要从前人那里借鉴一些东西 , 并使之完成创造性的转化 。 第二 , 我们的现代汉语来源跟文学的翻译有关系 , 可以说构成我们语源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 第三 , 语源学上需要特别强调的一点 , 是来自于民间的广大百姓的方言 。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 所以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来说 , 方言的写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 它不只是野生的 , 不只是充满活力的 , 不只是鲜活的 , 很大程度上 , 只有借助这个方言才能完整呈现林白的世界观 , 呈现她对整个世界、整个存在 , 整个人类生活的那种理解和认识 。
第三个方面 , 文体的丰富性、文体的多样性 。 注、疏、笺、异辞、《李跃豆词典》《西域语大词典》、诗歌……但是这些丰富的文体 , 比如注和疏、笺、异辞 , 从表面上看好像是来自于传统 , 当然跟我们的本土传统有关 , 但严格说来 , 却又不仅仅是传统的 , 当林白把这些征用到《北流》整部长篇小说中时 , 其实有一种现代性的气质 。 所以 , 这种文体的丰富多样既是传统的、本土的 , 同时又是现代的 , 是开放的 , 是指向未来的 。
综上所述 , 《北流》真的不仅是林白个人写作历程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长篇小说 , 即使放在中国当代文学的视野当中 , 放到整个新世纪20年的长篇小说谱系脉络当中 , 《北流》同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存在 。
第二部是阎连科的长篇小说《中原》 。 其他的方面姑且不论 , 单只是作家在小说文本中对方言的创造性使用 , 就已经充分表明了作品那不容置疑的思想艺术价值 。 事实上 , 也正是从方言的角度出发 , 我才写下了这样的一段评价文字:“由于语言学教授考察研究的细节出自于《中原》这样的小说作品中 , 如果着眼于文学文体的自身特征 , 我甚至还愿意把文本中的那些方言干脆也理解为作家阎连科的一种虚构行为 。 之所以这么说 , 一个关键的原因是 , 在当下这样一个现代化趋势显然已经呈不可逆状态的情况下 , 纯粹的或者说真正意义上的方言很可能早已荡然无存 , 即使侥幸存在 , 恐怕也只能是一麟片甲 , 零碎不堪 。 也因此 , 阎连科所能做到的 , 就是在那些零碎不堪的残缺方言的基础上 , 经过一个并非不必要的虚构加工过程之后 , 给我们营造出如同长篇小说《中原》的这样一种方言景观 。 如果说我的判断大致不差 , 《中原》中的那些方言景观的确带有一定程度的虚构色彩的话 , 那么 , 阎连科通过这样的一种方言方式所试图达到的叙事意图 , 就很显然带有不容忽视的文化对抗的意味 。 作家试图以如此一种方式对抗的 , 正是隐藏于‘官话普通话’之后的某种大一统意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