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州!赏《送别图》,看古人如何风雅地说“再见”( 三 )


叙州!赏《送别图》,看古人如何风雅地说“再见”
文章插图

叙州!赏《送别图》,看古人如何风雅地说“再见”
文章插图

明 沈周 京江送别图 卷 纸本设色 28x159.2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引首为王时敏题隶书“名迹贻徽”。本幅款署“沈周”。钤“启南”。后幅有沈周自题跋文,述作此图原由。另有明代文林书“送吴叙州之任序”、祝允明书“叙州府太守吴公诗序”及多家跋文。
据《吴梅村先生集》考,此图成于明弘治四年(1491年)辛亥三月,沈周时年65岁。图中描绘的是沈周等人在京江送别叙州太守吴愈赴任的情景。吴愈是沈周的亲友,文徵明的岳丈,任所叙州,地处今云南宜宾,在当时属荒僻边陲之地。画面中主人乘舟远去,众人在岸边长揖作别。此时江南正是杨柳葱郁、山桃烂漫、风光无限之时。作者借描绘江南秀色流露出依依惜别之情,寄情于景,情景交融。远山以粗笔披麻皴法出之,墨色浓重滋润,线条苍秀,反映了沈周成熟的画风。
叙州!赏《送别图》,看古人如何风雅地说“再见”
文章插图
元 赵原 《晴川送客图》
图下坡岸上有三个士人拱手道别,两小童抱琴携物于旁,而靠岸水中泊一小舟,有船夫忙着掌舵解篙,篷舱中客人端坐,而舱外则有客人翘首站立,似在等待岸上的来客。刻画的是普通的士人的生活场景,平淡而温馨。坡岸的小山上两株巨松高耸挺拔,松针似卷曲的排云,已是元人画法。
岸边的芦苇随风起伏,而图的上方,在水的对岸,是高高耸峙的数座山峰。构图上犹存王蒙的“长松高岭”格局的遗韵。山中丛树茂密,有小溪悬泉拾级而下,似闻潺潺水声,一切是那么的生气蓬勃,和谐融洽。图上自题:“莒城赵原为退轩刘广文画晴川送客图”。
赵原 ,元代画家。生卒年不详,本名元,入明后因避朱元璋讳而改作原。字善长,号丹林。莒城(今山东莒县人,一作东平(今属山东)人,)寓居苏州(今江苏苏州)。善诗文书画,明洪武初奉诏入宫,因所画不称旨而被杀。擅山水,师法董源、王蒙,作品多作浅绛山水,笔墨圆劲秀逸。亦长于画竹,画法多变,有龙角、凤尾、金错刀之称。有《合溪草堂图》、《晴川送客图》、《溪亭送客图》、《陆羽烹茶图》等传世。
叙州!赏《送别图》,看古人如何风雅地说“再见”
文章插图
王原祁 送别诗意图轴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王原祁(1642-1715)清初著名画家,字茂京,号麓台,一号石师道人。他是江苏太仓人,王时敏的孙子,并与王时敏,王鉴,王翚合称清初“四王”,又称“江左四王”。
画幅上部作者自题:吴门旅雁两三声,我去西江君北征。一片楼头寒夜月,桃花流水隔年情。两载相思南北分,孤舟淮浦忽逢君。离愁一夜连床话,湖岸西风浪接云。意止图成点染新,一山一水末能真。知君夙有烟霞癖,侧里重贻拂旧尘。侵晨扣户喜盘桓,无那霜花人砚寒。促迫由来多疥癞,挂君素壁不须看。戊寅夏秋,敬立表叔读书余斋,余为作意止斋图,长卷甫成而北行,复购纸相待。历年以来彼此往来南北,仅于清淮一晤。今始得都门聚首,欢甚。连日过寓斋坚索前约,呵冻遂成此图。因题四绝,以志我两人离合之迹云。康熙辛巳小春下瀚王原祁。钤印:御书画图留于人看(朱白圆)、王原祁印(白方)、麓台(朱方)。
叙州!赏《送别图》,看古人如何风雅地说“再见”
文章插图
清 王时敏 《虞山惜别图》
《虞山惜别图》轴是清代画家王时敏为送别福建烟草商人戴瑞阳之作。图绘虞山之景,画法追踪黄公望,以干淡之笔皴山擦石,笔墨极苍老,虽已乏蕴藉风致,然仍不失为画家晚年山水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