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四大名著之首的《红楼梦》,作者争议不断,曹雪芹原是考证出来的( 四 )


这时,可能又有人会说,艺术本来就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罗贯中写了《三国演义》,他难道就要去带兵打仗吗?施耐庵写出了《水浒传》,未必一定要去当大盗造反吧?这样说其实也不无道理,可是,有研究者又发现,《红楼梦》里有很多的细节,跟曹家根本就对不上。
于是,有人又提出虽然曹雪芹没有经历过这些事情,很可能凭着以前的关系,成年后写书时借鉴了一些别人家里的素材。而这个人就是纳兰性德。
康熙年间,曾经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要做官,问索三;要讲情,问老明;天要平,杀老明,天要安,杀索三。这里的索三指的是索额图,老明指的是纳兰明珠。
而纳兰性德就是纳兰明珠的长子,出身于满洲显贵叶赫那拉氏,母亲是英亲王阿济格的第五个女儿,典型的皇亲国戚,家里的钱财更是不计其数。
据说,当时有一伙强盗潜入了北京玉簪胡同一处被没收的官宅里,四处乱挖,竟然在一间旧房的山墙处,挖出来8000多两白银和2000多两黄金。随后,他们买下了这所旧宅,又在里面挖出来10万多两白银。
曹雪芹#四大名著之首的《红楼梦》,作者争议不断,曹雪芹原是考证出来的
文章插图

不久,这件事被官府知道了,便把他们全部抓了起来,又派人去挖,竟然又挖出来10多万两白银。而当年朝廷在抄家时,已经在这里抄出了白银200万两,这家人的钱财也就可想而知了。
这处庄园的主人名叫安图,只是纳兰明珠门下的一个奴才,他的钱财已经堆积如山,纳兰明珠作为主子,家产就更不用说了。据说,后来,乾隆皇帝的宠臣和珅的钱财就有一部分来自于纳兰明珠家里。
所以,有人认为,《红楼梦》里所描述的那种场景,很可能取自借鉴于纳兰明珠家里,其中的人物和场景也都能在纳兰明珠家里找到原型。
据说,乾隆皇帝在第一次看到《红楼梦》时,竟然大吃了一惊,说里面说的就是他自己。原来纳兰明珠有个曾孙女就嫁给了他。
不仅如此,在《红楼梦》里,有一处非常精彩的章节,这就是第二十七回的“黛玉葬花”。
在古代的文学作品中,“葬花”这个情景很少出现,只有一个地方有些意外,因为这个意境在纳兰性德的作品里面就曾经出现过。
纳兰性德十九岁时,娶了卢氏为妻,两人耳磨厮鬓,感情非常好。可是,不到三年,卢氏因难产而死,纳兰性德极度悲伤,为妻子写下了很多情真意切的悼念诗作,以此来纪念亡妻。其中,他在最著名的一首《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中写道:
“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
为什么说曹雪芹借鉴了纳兰家里呢?这是因为曹家和纳兰家有着非比寻常的渊源,曹雪芹的祖父曹寅跟纳兰性德还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所以,有人说,曹雪芹当年写《红楼梦》时,不仅借鉴了纳兰性德的诗词,甚至也根据家人的口述,借鉴了纳兰家里的一些素材,说不定,贾宝玉的原型也并不是曹雪芹自己,而是多情才子纳兰性德。毕竟,纳兰一家从纳兰明珠发家开始,从此一路平步青云,最后在乾隆年间完全败落,中间经历了四五代人,长达近百年,这跟《红楼梦》里从荣国公贾源开始到贾府抄家,非常地相似,也是四五代人,延续了近百年,难道真的都是巧合吗?
当然,《红楼梦》这样一部气势恢宏的长篇巨著,很可能还有其他的原型借鉴,或者,这根本就是曹雪芹,甚至是其他作者心目中虚构的一个场景和一种生活而已,以此来表达自己心中的某一种愿望和讽刺罢了。
而他们的这种愿望或者讽刺,在《红楼梦》这部书中,应该已经有了非常明显的体现: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