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者简介
袁珂(1916—2001) , 神话学家 。 论著有《中国古代神话》 《古神话选释》《山海经校注》《神话论文集》《中国神话传说词典》 。
二、故事背景
课文是根据《风俗通》中有关“女娲造人”的记载改编的 。 作者以大胆、新奇的想象 , 在原有故事基础上进行富有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 , 使得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充满生活气息 , 焕发出迷人的色彩 。
三、理解词义
1.澄澈:清澈透明 。
2.灵敏:反应快;能对极其微弱的刺激迅速反应 。
3.绵延: 延续不断 。
4.莽莽榛榛:草木丛生的样子 。
5.眉开眼笑: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 。
6. 兴高采烈: 形容兴致高 , 情绪热烈 。
7.神通广大:泛指本领极大 。 神通 , 原是佛教用语 , 指无所不能的力量 , 今指特别高明的本领 。
8.疲倦不堪:非常疲乏 , 不能坚持下去 。
四、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①段):写天地开辟后世间因没有人类显得荒凉寂寞 。
第二部分(第2—18段):写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 。
五、问题归纳
1.本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本段有引出下文的作用.写天地开辟后,没有人类的世间显得荒凉寂寞,为下文女娲造人作铺垫 。
2.第②段的景物描写和人物的心情有什么关系?
原野广阔,草木丛生,眼前空旷的景象增加了女娲的孤独感 。
3.第④段对女娲主要采用了什么描写? 突出了女娲什么特点? 有什么作用?
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 这些描写突出了女娲是一个活泼可爱、富有思想、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女神 。
作用:为后文写女娲以自己为模型用黄泥捏泥娃娃作铺垫 。
4.人类落地后,第一句话是喊“妈妈”,有什么丰富意蕴?
人类落地后,开口就喊“妈妈”,这种喜悦感,体现出人类自身对获得生命的欢呼,说明妈妈孕育生命的重要性,表达了对母亲的爱 。 “妈妈”的呼唤,使死寂的天地瞬间获得了生机,更使世间充满了温情 。
5.“她工作了许久,还没有达到她的志愿,而她本人已经疲倦不堪了”一句中“疲倦不堪”有什么表达效果?
“疲倦不堪”形象地写出了女娲造人的劳累,也为下文写女娲想出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作铺垫 。
6.“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一句中 “绝妙”换成“奇妙”好不好? 为什么?
不好 。 “绝妙”表示方法巧妙到了极点,而“奇妙”表示方法新奇,给人新颖的感觉,在文中,“绝妙”更妥帖.
7.第15段中“拉”“伸”“搅”“挥洒”等动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这一系列的动词生动、准确地写出了女娲造人的又一方法的具体过程,体现了女娲作为“神”的聪明智慧和非凡能力 。
8.“后来她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中的“终于”有什么表达作用?
“终于”一词体现了女娲的思索之苦和思索时间之长,充分体现了女娲的智慧和对人类绵延生息的巨大贡献 。
六、课文主题
课文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 , 表现了原始初民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追索 , 以及在当时社会生活条件下所做出的极富想象力的解释 。
end
【常识|初一语文上册《女娲造人》知识点,文学常识+问题+主题】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 , 转载请联系原出处 。 初三研究中心尊重版权 , 如有侵权问题 , 请及时与管理员联系处理 。
- 冯德英|著名作家冯德英病逝!代表作《苦菜花》曾入选小学语文教材
- 语文&阅读理解为何年年“难理解”?
- 崔希逸!王维晚年隐居蓝田,写下一首充满禅意的五绝,曾被选入语文教科书
- 严冬#文学常识:冬天的十二种雅称,清新雅致
- 学识&自我进修,五识精进:知识、常识、学识、见识和胆识
- 这首诗$女学生失恋要死要活,语文老师拿出鲁迅这首诗,班上同学都乐了
- 元始天尊$封神榜:盘古开天辟地,鸿钧老祖万仙之祖,哪个更厉害?这是常识
- 语文&“凿壁偷光”的匡衡,从小偷光长大窃国,语文课本上不会告诉你的!
- 高校|很多人分不清高校类型和层次划分,这些常识我们必须弄清楚
- 成绩|孩子语文成绩差?只管死磕这13张图片,小学六年绝不低于9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