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大彬&包容日常生活的壶,在漫长岁月中淬炼诗与远方( 二 )


时大彬&包容日常生活的壶,在漫长岁月中淬炼诗与远方
文章插图

春秋莲鹤方壶,故宫博物院藏
茶香清幽拂郁,琴音婉约低回,桂树含金迎秋,一位红衣贵妇正在拨弦弹琴,二位贵妇则在静赏聆听,侍女二个则恭敬地奉茶以待。贵妇们衣着华贵艳丽,体态肥腴绰约,面容饱满丰丽,鬓发盛美如云。而侍女所持的茶具亦相当精致,这就是被称为“示现相仪,传诸心匠”的唐代大画家周昉的《调琴缀茗图》,如此典雅精致的场景,反映的却是宫怨主题,体现了生活对艺术的青睐,凸显了审美对生命的呵护,构成了盛唐景象中令人回眸的一幕。而可以与之相对应、相媲美的则是南唐画院待诏顾闳中的传世名作《韩熙载夜宴图》。我们可以无暇顾及韩府整个豪华夜宴的五大场景,从宴饮开始、弹奏琵琶、舞蹈击鼓到更衣听乐等。也可以忽略不计夜宴宾客不同的眼神心态与形体动作,从主人韩氏、新科状元、教坊副使、太常博士到明德和尚、门生舒雅、乐女舞伎乃至宠妓弱兰等。仅就第一场景中长案上的那二把精美的《唐青釉执壶》,就显得气派非凡,器宇轩昂而活色生香,构成了艺术对生活的美化,诠释了精神对审美的解读。因此,唐诗僧皎然是对此如痴如醉,在《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中唱道:“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时大彬&包容日常生活的壶,在漫长岁月中淬炼诗与远方
文章插图

唐舞马衔杯纹仿皮囊鎏金银壶,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北宋苏东坡上演“松风竹炉,提壶相呼”的人间喜剧,由此发明造型灵动隽美、便于实用携带的东坡提梁壶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而“瓷都”景德镇的“影青瓷酒壶”,则在窗纱微微亮的明轩中天青色等烟雨,涵蕴着温馨的似水流年,倾诉着传世的梦回临安。生活,对于“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宋一代文豪苏东坡来讲,似乎没有更多的恩宠、更大的呵护、更好的憧憬,但他却最懂、也最热爱生活。可以讲他是千百年来,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的集大成者。从政四十年,他竟被贬被谪三十又三年,这漫长的日子怎么过?一言以蔽之,审美地生,艺术地活。当苏东坡又一次被流放至宜兴蜀山下的凤凰村时,见此地有供奉朝廷的“唐贡茶”,又有天下名水金沙泉,更有典雅温淳的紫砂壶,顿感“人间有味是清欢”,“从来佳茗似佳人”。他悲剧性的人生一下子洒满了阳光。于是,他时常在松林之下,清泉之旁,和好友们烹茶品茗、吟诗唱词,上演了“松风竹炉,提壶相呼”的人间喜剧,由此发明了造型灵动隽美、便于实用携带的东坡提梁壶。为此,他在《试院煎茶》诗中得意地云:“蟹眼已过生鱼眼,飕飕欲作松风鸣,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是呵,大学士一生痴绝,无悔人生。从此在宜兴(旧称阳羡),无论是童叟妇孺都在唱着“世间金玉何足珍,且如阳羡山间一丸土”的歌谣,这个土就是美丽的紫砂五色土。
时大彬&包容日常生活的壶,在漫长岁月中淬炼诗与远方
文章插图

顾闳中传世名作《韩熙载夜宴图》第一场景中长案上那两把精美的唐青釉执壶器宇轩昂而活色生香,构成了艺术对生活的美化,诠释了精神对审美的解读
历史地看:紫砂壶滥觞于北宋。那个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也有诗赞曰:“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心雪涛起。”但当时的壶大都是用于烹煮的大壶,直至明代正德年间,宜兴金沙寺中有老僧制壶小巧,手捏成型,形态可爱。后有吴颐山家的小书僮供春随主人在寺中读书,闲时跟老僧学制壶,心灵手巧的供春从寺中古银杏的树干节瘿中得到启发,捏制成了一把惟妙惟肖、颇有沧桑感的树瘿壶,从而声誉鹊起,有“供春之壶,胜于金玉”之说。从此正式标志着紫砂壶由大壶转向小壶,由实用之物走向艺兼众美。《阳羡名陶录》称供春壶是“如古金铁,敦厐周正,允称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