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人@姜夔在苏州赏梅时,一连写下两首咏梅词,为何都能好评如潮?( 六 )


姜夔笔下的梅花,由五位女性的五个典故拟化而出,她们包括了历史人物、传奇故事、文学形象。具有某种特殊的隐喻和象征意味。词人实际上是在把梅花当作人来写,写的是一位婉丽脱俗、冰雪性情的绝代佳人。
临近收拍,词人着力使《疏影》的结尾与《暗香》的开头相呼应,显然是为了形成一种回旋之势。这种气势让这两首咏梅姊妹篇在结构上完整起来,在形象上互相映衬,恰如枝头傲雪绽放的两枝梅花,在冬雪中熠熠生辉。
词人@姜夔在苏州赏梅时,一连写下两首咏梅词,为何都能好评如潮?
文章插图
《疏影》最后一句的“小窗横幅”应该是与《暗香》的开头一句“旧时月色”相呼应的,那么,“小窗横幅”就不该解释为图画而应该解释为梅影了。意思是说,梅花不能永远属于呵护它的人,它终究将一片片随水飘去,我只能吹一曲《梅花落》诉说心中的哀怨。
等到那时再觅梅花的倩影,梅花已落,但月色映照在纸窗上的竹影梅影,简直就是一幅天然的图画,仍然留存着人们的回忆。这是意境悠远的落笔,更让全词回荡着一种隽永深长的意味。
姜夔的《暗香》、《疏影》,的确是“自立新意”,新在什么地方?在于他完全打破了前人的传统写法,不再是单线的、平面的描摹刻画,而是创造出了多线条、多层次、富有立体感的艺术境界和性灵化、人格化的艺术形象。
词人@姜夔在苏州赏梅时,一连写下两首咏梅词,为何都能好评如潮?
文章插图
为什么姜夔对梅花特别钟情?这恐怕是其人其事与梅为近的缘故。姜夔布衣一生,未曾踏入仕途半步,他性情孤高,襟怀冲淡。人品的清高使他在词作意象选择上,多取清雅之事物,而梅花完美地象征着词人的品格,所以他对梅花情有独钟。
姜夔在塑造梅花的形态、神采、品格的时候,调动众多素材,大量采用典故,有实有虚、有比喻有象征,进行纵横交错的描写;支撑起时间、空间的广阔范围,使过去和现在、此处和彼地能够灵活地、跳跃地进行穿插;以咏物为线索,以抒情为核心,把写景、叙事、说理交织在一起,并且用颜色、声音、动态作渲染描摹。
可以说,姜夔的咏梅姊妹篇《暗香》、《疏影》,是他的倾情奉献,是他的匠心力作,是他为梅花作出的最精彩的传神写照。


【 词人@姜夔在苏州赏梅时,一连写下两首咏梅词,为何都能好评如潮?】我是小话诗词,好词共赏,佳作共读,愿我们在古诗词的美好意境中相遇,共同领略古诗词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