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龙江|56岁农村大哥,一种手艺干了37年,不挣钱也愿意干,看他干啥

时代在发展 , 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 自从地球上有人类以来 , 技术革新就一直不断地新老更替着 , 从钻木取火到电子打火 , 从马拉木车到汽车 , 再到航天飞机 , 每一项技术的更替都代表着一些传统技术会被取代 。 远的不说 , 就说近几十年来 , 传统书信被电子邮件代替 , 电子邮件现在又被手机代替 , 现在一部手机就代替了电脑、电话、照相机等 。 在民间 , 特别是一些匠人 , 比如石匠、木匠、铁匠等传统手艺人 , 现在也逐渐被新技术代替 。 在山东日照莒县 , 祖传几代手艺的民间艺人史龙江 , 就面临着这样的问题 ,
史龙江|56岁农村大哥,一种手艺干了37年,不挣钱也愿意干,看他干啥
本文图片

史龙江在展示虎年“过门笺”
【史龙江|56岁农村大哥,一种手艺干了37年,不挣钱也愿意干,看他干啥】“你问我能坚持到什么时候 , 我也不知道 , 也许明年就不干了 , 也许会一直坚持下去 。 咱打个比喻 , 假如明年有人找我看大门 , 一个月挣个三千两千的 , 我就没有时间做过门笺了 。 ”史龙江一边展示着新做的虎年过门笺 , 一边无奈地说道 。 今年56岁的史龙江 , 是“莒县过门笺”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之一 。 近几年来 , 为了传承这项传统手艺 , 他和其他几名传承人一直在努力着 , 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 , 但经济效益并不明显 。
史龙江|56岁农村大哥,一种手艺干了37年,不挣钱也愿意干,看他干啥
本文图片

史龙江介绍刚刚制作完成的“国泰民安”过门笺
很多朋友可能不知道“过门笺”是什么 , 那么我们就先介绍一下什么是“过门笺” 。 “过门笺”是一种民间装饰品 , 它和春联一样 , 只有在春节期间才出现 。 那“过门笺”有什么用处呢?就是在门上张贴春联的同时 , 把五颜六色的“过门笺”贴到门楣上 , 起到装饰作用 。 “过门笺”这个民间艺术品 , 因为各地民俗、方言不同 , 有的地方其为挂钱 , 罗门笺(钱)、门吊子、花纸、吊挂、吊钱、纸挂、活门钱等等 , 其实说的都是这种东西 。 而且 , 过年贴“过门笺”的习俗 , 只有在山东莒县、临沂、潍坊、枣庄等地才有 。 在东北三省 , 老家是山东的人家 , 也会张贴“过门笺” 。
史龙江|56岁农村大哥,一种手艺干了37年,不挣钱也愿意干,看他干啥
本文图片

史龙江展示虎年“过门笺”
史龙江所在的山东省日照市莒县阎庄街道大柏林村 , 制作“过门笺”的历史已经有数百年了 , 具体时间已无从考证 。 据村里的老人们介绍 , 爷爷的爷爷就会这个手艺 , 可见其历史的久远 。 在1980年到2000年期间 , 是制作“过门笺”最火的时候 , 当时这个村200多户人家 , 有150多户都在制作“过门笺” , 每年腊月天里 , 几乎家家户户传出木槌“叮当”的敲击声 , 彩色纸屑随处可见 。 如今 , 曾经热闹的场景已经不复存在 , 到现在全村只有史龙江还在坚守着这门传统手艺 。
史龙江|56岁农村大哥,一种手艺干了37年,不挣钱也愿意干,看他干啥
本文图片

史龙江在摆放“过门笺”
“过门笺制作过程比较复杂 , 看着比较简单 , 但是真正做起来就没那么简单了 。 ”史龙江介绍说 , 以前的时候 , 制作“过门笺”都是自己购买白纸 , 自己染色 。 从工序上讲的话 , 首先要备纸、染色、裁纸、设计图案、制版、刻制、配套子、定型等十几道工序 。 纸张都是采用比较薄的纸 , 这样制作出来的“过门笺”风一吹就会飘起来 , 非常灵动 。 如果纸张太厚 , 风吹不动 , 显得比较呆板 。 “过门笺”的尺寸可大可小 , 图案可简可繁 , 颜色主要是紫、红、黄、绿、蓝六种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