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建中&「生活美学」美学评论家冯德祥论画家吕建中绘画中的美学思想( 二 )



吕建中&「生活美学」美学评论家冯德祥论画家吕建中绘画中的美学思想
文章插图
作者吕建中

历史画论中章法所言:
规矩者,方圆之极则也。天地者,规矩之运行也。世知有规矩,而不知夫乾旋坤转之义。此天地之缚人于法,人之役法于蒙。虽攘先天后天之法,终不得其理之所存。所以有是法,不能了者,反爲法障之也。古今法障不了,由一画之理不明。一画明,则障不在目,而画可从心。画从心而障自远矣。
夫画者:形天地万物者也。舍笔墨,其何以形之哉?
墨受于天,浓淡枯渇随之。笔操于人,勾皴烘[火共]染随之。古之人,未尝不以法爲也。无法则于世无限焉。是一画者,非无限而限之也。非有法而限之也。法,无障;障,无法。法自画生,障自画退。法障不参,而乾旋坤转之义得矣。画道彰矣。一画了矣。


吕建中&「生活美学」美学评论家冯德祥论画家吕建中绘画中的美学思想
文章插图
作者吕建中
画家吕建中在运用笔墨上,得于古法,又脱于古法,即将笔墨熟悉于手掌之中。
古者,识之具也。化者,识其具而弗爲也。具古以化,未见夫人也。尝憾其泥古不化者。是识拘之也。识拘于似,则不旷。故君子,惟借古以开今也。
又曰:“至人无法。”
非无法也。无法而法,乃至法。凡事,有经必有权,有法必有化。一知其经,即变其权。一知其法,即工于化。


吕建中&「生活美学」美学评论家冯德祥论画家吕建中绘画中的美学思想
文章插图
作者吕建中

境 由 心 生
——吕建中山水画作品

放眼朦胧雾罩山,
白云深处有炊烟。
叮咚泉响闻人语,
信步林中比醉仙。

——大树《为吕建中君画作题诗》

远山雾漫近山花,
绚丽芳丛住几家。
结队山禽歌秀色,
【 吕建中&「生活美学」美学评论家冯德祥论画家吕建中绘画中的美学思想】归乡游子赏奇葩。

——大树《山村——欣赏吕建中君美画》

炊烟袅袅雾连天,
鸟归霜林云浪翻。
窑洞人家黄土情,
是我故乡大秦川。
——贾逸云《为建中山水画题诗》


吕建中&「生活美学」美学评论家冯德祥论画家吕建中绘画中的美学思想
文章插图
作者吕建中

画家吕建中艺术简介
吕建中&「生活美学」美学评论家冯德祥论画家吕建中绘画中的美学思想
文章插图

吕建中,号半僧,半生堂主人。祖籍浙江绍兴,书香门第,系易俗社著名社会活动家,戏曲家,剧作家,易俗社创始人,社长,吕南仲之重孙,世居长安,1956年生于陕西西安。
现为中国当代艺术协会终身名誉主席,中国艺术家交流协会终身名誉主席,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宋庄国际书画院终身院长,世界华人艺术网艺术顾问,陕西华夏艺术中心艺术顾问,陕西书画研究院副院长。

吕建中&「生活美学」美学评论家冯德祥论画家吕建中绘画中的美学思想
文章插图
作者吕建中

本文作者提示,观赏画家吕建中的绘画作品时,要结合历史中国画中的理论,即中国的美学历史。
传统绘画强调意境构成的先导,唐代美术史家张彦远提出了“立意”,五代山水画家荆浩提出了“真景”说,宋代画家郭熙提出了山水画创作“重意”问题,认为创作应当“意造”,鉴赏应当“以意穷之”,并第一次使用了与“意境”内涵相近的“境界”概念。宋、元文人画的兴起和发展,文人画家的艺术观念和审美理想,尤其是苏轼在绘画上力倡诗画一体的艺术主张,以及元代画家倪瓒和钱选的“逸气”和“士气”说的提出,使传统绘画从侧重客观物象的描摹转向注重主观精神的表现,以情构境、托物言志的创作倾向促进了意境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清代画家兼理论家笪重光在《画筌》一书使用了“意境”这一概念,并针对山水画创作提出了“实境”、“真境”和“神境”的理论,对绘画中意与境的涵意和相互关系作了较深入的分析,对绘画中的虚实、形神、情景等问题,亦即意境的表现问题都作出了有益的探索。